[精品]中药自拟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4例临床体会

[精品]中药自拟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4例临床体会

ID:46159284

大小:6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精品]中药自拟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4例临床体会_第1页
[精品]中药自拟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4例临床体会_第2页
[精品]中药自拟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4例临床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品]中药自拟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4例临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自拟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4例临床体会中药自拟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4例临床体会摘耍:目的观察采用中药自拟方健脾化湿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小儿秋季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自拟方健脾化湿汤;对照组给予思密达按常规剂量口服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79.4%。结论屮医方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关键词:秋季腹泻;中药;健脾化湿汤秋季腹泻是指秋冬季市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小儿腹泻。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最多见。小儿秋季腹泻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涕、咳嗽、发热、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大便每

2、日数次,且伴有呕叶、腹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起病急骤,体温较高(一般为38°C〜40°C),胃肠道症状较重,其至每日大便次数达数10次,多为水样或蛋花样,较大幼儿大便呈喷射状,无特殊腥味及黏液脓血。笔者自2013年7月〜2013年11月,运用自拟健脾化湿汤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34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4例作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诊断标准1・1一般资料78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14个月;病程1.5d〜10d。对照组34

3、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13个月;病程l・5d〜9do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秋季腹泻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屮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小儿泄泻诊断标准。入选标准:①符合小儿秋季腹泻诊断标准;②年龄6个月〜3岁;③病程在1w内;④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10.0X109/L;大便常检:脂肪细胞0〜++,偶见少量白细胞,无脓细胞和红细胞。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秋季腹泻的诊断标准,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

4、比性。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方自健脾化湿汤,基础方药组成:茯苓、白术各10g,董香5g,广木香10g,政惹仁2g,砂仁4g(后下),乌梅3g,甘草2g。加减:伴发热加柴胡5g,葛根5幻腹痛明显加白芍5g、防风5g;舌苔厚腻加佩兰5g。1剂/d,水煎2次,各取汁30ml左右兑匀,分3〜5次尽服。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1次/d;思密达口服以及退热止吐等对症处理。两组患儿脱水严重者均给静脉补液,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两组患儿均以3d为1疗程。3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儿科疾病与疗效标准》:[3]①显效治疗72

5、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72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治疗72h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4治疗结果(见表1)5临床体会小儿秋季腹泻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属分泌型腹泻,由于轮状病毒刺激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的分泌增多以及吸收障碍而导致泄泻。其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病目前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及特效疗法,临床采用补液、纠酸对症支持治疗,效果欠佳。本病属祖国医学“泄泻”范畴,且因小儿体质纤弱,脏腑娇嫩,一旦饮食不节,寒温失调,均能使脾胃受

6、伤导致泄泻,故临床辨证多属脾虚泄泻[4]。小儿泄泻的发病正如《幼幼集成・泄泻证治》所云:“夫泄泻之木,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乂《医宗必读》更是明确提出:“统而论之,脾土强者,自能胜湿,故H无湿不成泄,若土虚不能制水,则风寒与热皆得干Z而为病。”夏月小儿伤于暑邪,未及吋发病,至深秋霜降或立冬前后,复感当令之邪而诱发;暑邪又多兼湿,湿热内阻于脾胃,下迫大肠发为湿热泻;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

7、常不足,特别体质较弱或先天禀赋较差的小儿,秋、冬孕节易被风、寒、湿邪所袭而发病。脾为湿土之脏,喜燥而恶湿,其得阳始运,遇湿则困,又因小儿脾阳不足,运化力弱,饮食不知自节,调护失宜,喂养失当,皆能损伤脾胃。笔者自拟健脾化湿汤,方中茯苓、口术有健脾化湿,和胃止呕Z功;蕾香,木香,惹仁行气化湿;砂仁行气止痛化湿;乌梅酸敛止泻;甘草缓急止痛。临床随证加减。祖国医学认为“有胃气则生”,故方中用白术、木香、砂仁,以行气开胃,提升气化功能。全方共奏健脾化湿,助运止泻Z功。通过两组病例比较,中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8、参考文献:[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6-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