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54068
大小:8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1
《高中语文第一册复习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第一册复习指导一•第一单元要点回顾1.中国现当代诗歌及外国诗歌的一般特点和有关知识。现当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创造出不少新样式,朱口清在回顾新文学头十年(1917-1927)的新诗时,把新诗概括为自由诗派、象征诗派和格律诗派。有的新诗讲究格律,然而不像IH体诗那么严格。诗行有一-定的节拍,双数诗行最后一个字押大致相同的韵;有的诗分几个诗段,每个诗段又有大致相同的诗行。本单元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就属于这一类“格律诗”。有的新诗比较自由,无论篇幅的人小,句子的长短,还是平仄、押韵都不拘一格
2、,其至不用标点。或行或止,一概服从感情自然抒发的需要。作者以自己的思想情绪自由支配诗行,按情绪的旋律來安排诗的节奏。也有一些现代诗人用IH体诗來反映现代牛活和思想感情,他们所写的诗也是现代诗歌,如本单冗中的《沁园春•长沙》。2.把握诗歌中的独特意象,体味诗美,从而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悄。(1)中国现当代诗歌%1《沁园春•长沙》上片写景,提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往事,巧妙地回答了上片捉出的问题,表现出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鉴赏《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要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朗读,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人情怀和革命壮志;把握诗词
3、中昂扬的革命精神;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1《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作者在康桥度过了一年(1921-1922)难忘的时光,作者对康桥的眷恋Z情通过“金柳”、“育荐”、“榆阴下的一潭”等意象表现出来。学习时要体会《再別康桥》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学习诗人徐志摩用评议的彩笔向读者展现康桥秀丽的风光,创造空灵、飘逸意境的写法。%1《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诗歌题为“死水”,以此引出一系列想象。诗篇中看似鲜艳,实则丑恶的意象,很容易使我们感觉到那种对“现实迥恶”的泄愤式的诅咒。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读《死水》时,注意理解该诗丰富的象征意蕴
4、。%1《赞美》写了抗FI战争前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苦难和崛起,反复表达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豪壮心声。全诗用词造句都显示鲜明的欧化色彩,诗人力避中国古典诗词的熟语和用熟的意象而希求全新,可视为新诗向西方现代派学习的一•种探索。欣赏《赞美》一诗时,应把握作者把炽热、深沉的思绪寄寓在鲜明的意象屮的写作特点。%1《致橡树》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启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彖征形彖。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口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性爱观念上对询辈的人跨度的超越。%1
5、《而朝人海,春暖花开》,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诗篇中的许多意象能引起人们一系列美好的想象。(1)外国诗歌外国诗三首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或象征性强,或形式优美,或哲理深刻,或形象鲜明等特点。1.反复诵读诗篇,诵读时体现诗歌语言的精练、节奏的和谐,把握诗的节扌1‘1和韵律。闻一多主张新诗应该具备三美:音乐的美(指音节)、绘画的美(指词藻)、建筑的美(指章句),《死水》所具有的形式美,可谓是闻一多实践他“三美”理论的样板。而徐志摩写《再别康桥》时,正是他对闻一多“诗的格律”理论表示赞同的时候,因此诗的排列、韵脚、节奏,乃至语言和感情色彩,都体现了“三美”的特点。%1
6、.第二单元要点回顾本单元共选了4篇散文。《荷塘月色》写的是一个夏夜,作者为了散心,排解苦闷,去观赏月下荷塘时所见到的景色和此时此际的心情。文章看似散漫,其实谋篇布局相当精巧。作者写了幽静的小径,蓊蓊郁郁的树,无边的荷塘,参差斑驳的树的倩影以及荷塘四周的树木、远山、灯光、蝉声和蛙声。而所有这一切都笼罩在淡淡的柔和的月色Z中,处处紧扌II了“丿J色”二字。作者又从眼前的景联想到六朝时的《采莲赋》和《西洲曲》以及昔口采莲的盛景,以此映衬作者淡淡的愁绪。孤独和苦闷Z感渗透于所描写的景物中,文中一会儿写“动”,一会儿写“静”;一会儿写“幻觉”,一会儿写“实感”;一会儿描墓眼询,一•会儿展开联想,“形
7、”确实很散,但始终没有离开,“颇不宁静”这一感情的主旋律。学习本文,要在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认真阅读体会,逐步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我的空中楼阁》一文通过描写作者心爱的小屋的周围环境,表现了人白然的美好,小屋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口由牛活、独立人格的向往。需耍指出的是,作者所写的是远离都市啃嚣与拥塞的山野中的生活处所,对现代文明全无评价之词,但从这种“不置一词”中,从对“远离嗔嚣”生活的肯定、追求和讴歌中,隐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