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穴位治疗可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恢复

电针穴位治疗可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恢复

ID:46135367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电针穴位治疗可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恢复_第1页
电针穴位治疗可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恢复_第2页
电针穴位治疗可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恢复_第3页
电针穴位治疗可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恢复_第4页
资源描述:

《电针穴位治疗可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恢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针穴位治疗可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恢复作者:牛春风李东朝高永红【摘要】目的:探讨电针穴位治疗可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电针穴位治疗,分别记录两组病人的术后排气时间。结论:治疗组病人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说明电针穴位治疗可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关键词】电针;穴位治疗;肠蠕动;大肠癌根治术1临床资料2004年12月~2006年6月在我院外科行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不包括Miles手术和术后出现吻合口痿、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患者);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

2、2岁;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将所选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男10例,女6例,病变部位在结肠肝曲者2例、回盲部4例,结肠脾曲2例,乙状结肠3例,直肠5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者6例,左半结肠切除术者2例,乙状结肠切除术者3例,直肠癌前切术者5例。对照组16例,男11例,女5例,病变部位在结肠肝曲者2例、回盲部3例,结肠脾曲2例,乙状结肠3例,直肠6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者5例,左半结肠切除术者2例,乙状结肠切除术者3例,直肠癌前切术者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手术方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对照组单纯采用基础治疗:禁食水、持续胃肠

3、减压、肠外营养及抗生素治疗。2.2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电针穴位治疗[1]。电针治疗仪型号为MODELG6805。电针针刺在术后第Id开始,每日针刺2次(早、晚8:00时各1次)。穴位:足三里、上巨虚、内关。将电针治疗仪输出功率调至相同一档位置,输出波为连续波,每次每穴针刺15mino3疗效标准与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文献[1-2]并结合临床拟定。3.2治疗结果见表1。表1结果表明,治疗组病人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

4、均属足阳明胃经,足三里为四总穴之一,又是该经的合穴,上巨虚为大肠经的下合穴,此二穴均有治疗腹胀、腹痛、便秘、呕吐的作用;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主治腹胀、呕吐。大肠癌根治术后,因麻醉及手术创伤刺激,使机体暂时失去相对平衡,出现肠蠕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通过对上述三穴的电针穴位治疗,作用于体表局部,并通过气血经络的运行而作用于胃肠,从而调整胃肠功能,增加肠蠕动,使患者早日排气,防止肠粘连,减轻病人痛苦,还可使病人早日进食,早日恢复体能。此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无任何副作用,可在基层医院推广。电针对胃肠道的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高张力、运动亢进的肠道运动有抑制

5、作用,能解除病理性肠道痉挛;对低张力、运动弛缓的肠道有兴奋作用,可促使肠道蠕动[3]。【参考文献】[1]邓春雷,殷克敬•针灸对机体机能调整的现代研究概述[J]・实验针灸学,1998,7(10):299-313.[2]秦新裕,刘风林•重视腹部手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的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8):449.[3]邹多武,许国军•便秘的病因与发病机制[J]•中华消化杂志,2004,1(24):42-4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