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27393
大小:80.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1-21
《浅论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和难点。大学生就业问题己经被全社会人们所广泛关注,呈现出日益严峻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就业难甚至失业,这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也造成了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又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人事制度安排、世界经济贸易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劳动就业和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否应该建立大学生就业休系以及如何构建这样一个休系来保证人学生就业,促进大
2、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和高校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因此,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影响因素构建就业体系【目录】:浅论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对策研究第一章引言第二章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及状况分析-2.1近年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状况第三章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3.1政府因素3.2高校因素3.3用人单位因素3.4就业市场因素3.5毕业生自身因素第四章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完善4.1政府大学&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3、4.1.1优化产业结构4.1.2加强政府调控4.1.3完善就业政策4.2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4.2.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2.2优化人才培养结构4.2.3加强就业指导4.3用人单位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4.3.2加强与高校合作4.3.4扩大人才需求4.4.1加强市场建设4.4就业市场大学半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结论参考文献致谢第一章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化改革,1999年6月,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出台,我国高等教育己步入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从1998年的643万人上升到2002年秋季的
4、1600万人,超过排在世界首位的美国(1420万人)。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上升到2002年末的11%。这也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呈逐年递增趋势,2001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人,2002年145万人,2003年为212万人,2004年的毕业生为280万人,2005年有340万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近75万人。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10万人,是近年来的最高值,占城镇新增长劳动力的一半以上。这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呈现出许多新
5、的特点,如毕业&数量的成倍增加带來的就业市场供求矛盾、大学生就业观呈现的多元化态势、毕业生出现待业并呈增加趋势等等。由于在今后几年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而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市场寻求就业,加上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备,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人学生就业难的呼声。因此,随着高校新增毕业&的不断增多,在激烈的竞争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待业或失业。当然在这之中,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是因为自身择业观念、对自身定位不准确或要求过高“有业不就”而造成的失业。根据教育部统计,2002年的高
6、校毕业生到年底的就业人数是116万人,就业率为80%,还有29万人待业;2003年的高校毕业生,截至8月20日,就业人数达172万人就业率为76%,还有42.2万人待业;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达75.6万人,平均就业率仅为73%O2005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已经突破340万。根据许多院校毕业生签约率较低的实际情况表明:现阶段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按照初次就业率70%左右推断,今后每年都有不少的大学生将面临“就业难”的问题。[1]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成
7、为一个社会问题,越來越多的大学生由于不能就业或者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造成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探究大学生就业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如何从机制上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使大学生能就业,就好业是当前以及今后的一项重大课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教育部、统计局近年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第二章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及现状分析我国已经出现青年人就业困难的现象,受职业技能、求职经验和摩擦性失业等因素的影响,青年人失业率较高。根据劳动保障部2002年四季度对89个城
8、市劳动力市场状况的调查显示,16〜34岁的求职者约占总求职人数的69.7%o其中16〜2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5.6%,25〜3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4.17%,青年求职者已经变为主体。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高校毕业生一直由政府主管部门分配就业,毕业即意味着就业。这就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给方高校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学,在专业设置以及随市场需求调整专业上滞后,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一问题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