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

【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

ID:46126671

大小:117.5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1

【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广3题。论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①生命问题是人类授古老的问题Z-0早在先秦时期儒家的孔了就对生死问题理性对待,曾提出“未知生,焉知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求仁”的生死观,儒家入世精神重视个人生前的社会价值,强调个体生命的生存意义,将个人价值消融在社会历史的价值Z中,对死亡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从而忽视了个人的生命存在。这种将个体的人湮没在“道”的纲常伦理系统中的观念,授终束缚了人的自由发展。不同于

2、孔了,道家的庄了则对死亡冇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意识到了死亡的恐惧和生命存在的有限性,并塑造了“至人”“真人”“神人”的理想人格来消弭这种人生的苦难和死亡的焦虑。而到了西汉,儒家思想取得了独尊的地位,这时期的文人士人夫将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到等级森严的集体性社会屮,他们以倫家的仁义道徳为真理,以实现济苍生扶社稷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儒家圣人的“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在此得到了全而的体现,因此,他们而对死亡所表现的是重生轻死。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东汉之前,死亡对屮国人来说是

3、模糊而神秘的。②吋至魏晋吋期,屮国的历史进入了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动荡不安吋期。这个时期是屮国历史上极为混乱、黑暗、痛苦的时代,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充满了奸诈、虚伪,很多知识分子被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旋涡,成为无谓的牺牲品。另一方而,汉末魏晋六朝却是史上精神极口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而正是在这种时代的动乱与精神自由的双重催动互生下,迎来了魏晋士人个人生命意识的觉醒。而这种觉醒,首先的表现则是对个体生存困境的思索,也即对死亡的观照和冥思——死亡意识的觉醒。对魏晋士人来说,一方面,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使魏晋

4、士人极度珍惜生命,体味到了生命的极度卑贵;另一方而,魏晋时期,频繁的战乱、瘟疫的流行及随时随地都会遇到的政坛飞来的横祸,其结果是死亡枕藉、朝生暮死、人命如蚁,又使他们体味到了住命的极度卑微。人牛的短促、时光的飘忽、飞來的横祸,使人们不得不面对人类的必然归宿一—死亡,不得不对死亡表现出了莫人的关注。③魏晋止人悲牛乂悲死,对死的恐惧和对牛的焦虑时时煎熬着他们,他们厌世不厌求牛而不得,在这个生命情绪空前浓厚的时代里,而临的却是太多太多的死亡。那么人生的意义何在?生命的价值何在?晋人提出了近乎颓废的人生观,人生只能追求声色犬马的物质享

5、受,正所谓“为美厚尔,为声色尔”。这种人生观使人们看到的只是空虚和黑暗,这种感伤主义的生命意识更加加深了魏晋士人対生的焦虑和死的恐惧,其中蕴含着深沉的生存悲剧感。④魏晋士人在对死亡的观照与冥思中,痛苦地抒写着口己的人生答卷,他们炼丹服药、狂饮烂醉的同吋乂写诗作文、绘画书法、弹琴长啸,这里有近乎放荡的任诞、有近乎典雅的美丽,这是魏晋士人在观照利冥思死亡Z后所建构的诗意生存空间,其小蕴含着魏晋士人对生的留恋、焦虑和对死的厌恶、畏惧,他们留给我们后人的是不同于传统伦理价值的生死观,是悲怆而又凄羌的人格美——一种流传千古的魏晋风流。(

6、选自《试述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有删改)1.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生死观,强调个体生命的生存意义,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OB.篇家入世精神重视个人生前的社会价值,忽视个人的生命存在,将个休的人湮没在“道”的纲常伦理系统小,所以束缚了人的白由发展。C.对死亡的恐惧和生命存在的有限性使道家想通过理想人格的塑造,来消弭这种人生的苦难和死亡的焦虑。D.西汉的文人士大夫将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到集体性社会中,他们重生轻死。死亡对他们来说是模糊而神秘的。解析:B项强加因果,与原文不一

7、致,原文是“最终束缚了人的口由发展”。答案:B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按照作者的观点,在东汉以前,虽然道家提出了“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观点,但这并不是个人生命意识的觉醍。B.魏晋时期是中国丿力史上极为混乱、黑暗、痛苦的时代,而这为个人生命意识的觉醒提供了条件。C.魏晋士人悲牛乂悲死,所以提出了近乎颓废的人牛:观,这种人生观表现出他们内心的煎熬和对生命的淡漠。D.魏晋士人既体味到了生命的极度尊贵,又感受到生命的极度卑微,这使他们对死亡表现出了莫人的关注。解析:C项理解不匸确,原文说魏晋士人“厌世不厌生

8、,求生而不得”,所以不能表现出对生命的淡漠。答案:C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家塑造的“至人”“真人”“神人”的理想人格并未能消弭魏晋士人人生的苦难和对死亡的盂晋吋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混乱、黑暗、痛苦的吋代,正是这种无序的时代背景便得魏晋士人具有了精神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