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书画鉴赏的模糊性

浅谈中国书画鉴赏的模糊性

ID:46120660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中国书画鉴赏的模糊性_第1页
浅谈中国书画鉴赏的模糊性_第2页
浅谈中国书画鉴赏的模糊性_第3页
浅谈中国书画鉴赏的模糊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书画鉴赏的模糊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书画鉴赏的模糊性徐邦达与谢稚柳关于《雪竹图》的鉴定之争,其实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针对中国书画,特别是历史名迹,争议之声从来就不绝于耳。举例來说,面对历史名迹《寒林重汀图》(现藏口本西宫市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明代大鉴赏家董其昌认为,此画不仅是五代南唐画家董源的真迹,它还是董源的杰作,并题跋了“魏府收藏董元画犬下第"(董元与董源相通),而这个观点并不为后人所接受。张大T认为,《寒林重汀图》不是董源的作品,而是赵幹的作品——赵幹也是五代南唐的杰出画家,他在后主李煜朝时(961-975)为画院学生,擅画山水、

2、林木、人物,长于构图布局。启功(1912—2005)显然支持张大千的观点,他说张大千“这个论断十分冇力,《江行卷》(即赵幹《江行初雪卷》绢本设色,现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今有精印木,互相印证,自是有目共睹的。”(《启功全集》第三卷,p301)启功说,“记得五十年前在故宫院长马衡先生家看画,在座的有张大千先生,张先生向我说起《寒林重汀图》,以为应是赵幹的笔迹。”所以,现在有些出版物上将《寒林重汀图》的作者标明是董源(传),也冇的标明是赵幹(传),并没有定论,这就是学术争论的结果。还是拿董源说事,再举名迹《洞天山

3、堂》(无款,现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立轴一例。与董其昌同时代的大书法家、鉴赏家王铎认为,《洞天山堂》是董源的真迹,此论一直延续下來。I960年在“中国艺术珍品大展”上以十世纪山水画家董源作品的名义展出,影响很大。但是,《洞天山堂》是董源真迹的这一鉴定意见并不是公认的。启功认为,“有旧题'洞天山堂'四字,似金人书法。”高居翰说得更直截了当,“我从风格出发,认为它是元代山水画家高克恭在明初之际的追随者的作品。”(高居翰《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和工作》,P28)所以,高居翰对《洞天山堂》立轴的鉴定意见为:作者

4、,佚名;年代,元末或明初。在中国书画鉴赏方面,有关作品的作者、年代、真伪等方面的问题,从来都是质疑和争论声不休,案例举不胜举,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书画的一部分,因为绝大多数的中国历史艺术名迹,都很难确保不被质疑。尽管如此,它确不曾妨碍过中国书画的发展和嫗变。但是当时空进入了近现代以后,这种争议尤为激烈,广受崛目,甚至对质疑本身的关注已经超过了人们对于中国书画艺术的认知、传播和享受,值得关注。著者认为,这种文化风尚的形成,是屮西方文化观念冲突的结果,尤其是受到了西方的文化思想中的实证论影响。所谓的实证论,就是西方

5、的实证主义(positivism),它是一种以“实际验证”为中心的哲学思想。广义而言,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求知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狭义而言,实证主义则指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哲学,认为对现实之认识只有靠特定科学及对寻常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实证论的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比如,出野考古学就是建立在实证论思

6、想基础之上的,它通过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经过研究后再下考古结论。与此同时,田野考古学又是考古学的基础,没冇田野考古,考古学被认为是无木之木,无源之水。事实上,西方实证论的考古方法与中国传统的书画鉴赏学,是时而并行、时而交差的两种文化思想之树上结出的果实。两者之间类似中医与西医的关系。中医看病,先号脉再抓药,中国人使用中医长达数千年,寿命并不比别人短;西医看病先验血,吃的西药每一种成分一清二楚,其寿命也不见得比中国人更长。最关键的是,直至当下,西方实证论还基木看不了中国书画鉴定中的■毛病”,因此,中国传统

7、的书画鉴赏学,其本身是一门已经经受住了历史考验的独特的东方混沌文化。著者认为,中国的书画鉴赏,千百年来所使用的方法依然是鉴”,它主要是依据人们的视觉记忆,凭借自身的经验,检索、汇总一些类似年代、材质、技法等时代或个人特质,特别是针对作品风格上的师承关系,进行综合判断的鉴赏。鉴赏家们的鉴定,常常并非实物对比,而且即使是进行实物对比,其基准作品本身是否是可靠的真迹,也难以确认,这就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书画传统鉴定方法的鲜明个性,其显著特点是包含了经验型、兼容性、实证性和阶段性等性质。一般来说,时间越久模糊性越强,清晰度

8、就越差。这就是著者所说的中国书画鉴赏的模糊性。中国书画的模糊性鉴赏,其结论是阶段性的,反映出人类对书画艺术的认识由表及里、深入发展的一个无穷过程,或者是一种关注度此起彼伏、鉴赏观点各自水火不容的状态。这种模糊性鉴赏的结论,从个案上看,终难避免鉴赏家个人的偏好,但随着历史的流淌,一旦形成共识,它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鉴赏标准,显示出中国文化的无穷张力,具备了顽强的生命力。对于中国流传了千百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