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16661
大小:6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弟子规》中的儿童美育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弟子规》中的儿童美育思想语文美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弟子规》以学规、学则的形式对儿童进行美育。它继承了“尊德性而道问学”的儒家教育传统,强调知识授受的道德化、生活化,从而使知识授受(真)与道德教化(善)以及美育精神培养(美)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培养道德,在道德训练中孕育美育情感。从儿童本身的生活体验出发,来培养其尊老敬长的情感,最为自然、最为贴切。审美教育以此为基本出发点,既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又切合儿童的生活和情感的体验,也是教育获得细雨润物效应的基本因素。儿童在幼儿时期,尚未在
2、经验与思维方面形成个人的主见,道德观念也尚不具备,特别需要老师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当然老师要根据社会生活准则,对孩子的行为活动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并注意其表现,随时对其做出评价,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善恶,从而广泛而深入地影响儿童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在美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弟子规》的情感教育旨在优化受教育者的情意品质,因为情感是认识和行为之间的纽带,强化认识,培养情意品质是良好行为的前提。《弟子规》中的儿童美育观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重视伦理亲情的道德培养《弟子规》突出强调的“孝
3、悌”二字:“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1],以孝悌为其德育思想的核心,“孝”即孝敬父母,“悌”即友爱兄弟姐妹。着重强调儒家“敬养、敬享”两大主题,以及它所包含的人文意识、德性精神和知性觉悟,与其他情感相比,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具有激发人心的力量。现在大部分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是因为不知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辛苦,不知道“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⑶的艰辛,更不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难。让孩子明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衣食住行,源之父母;幸福生活,赖之父母。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感恩的种子,并让这颗种子开出
4、美丽的品德之花。《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⑴等。而关于“父母教,须敬听”,可以用《孟母断机》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⑵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这些故事都感人至深,又适合儿童爱听故事的特点,非常容易被他们接受,时间一长,故事中的人物就成了孩子的好榜样,他们会自觉地运用楷模的形象
5、约束、指导自己的行为,也就达到了美育精神培养的目的。(二)严谨的生活态度在儿童自身的行为举止和生活习惯方面,《弟子规》认为,应使儿童养成生活有序、珍惜时间、讲究卫生的习惯,这是《弟子规》所蕴涵的生活美。如《弟子规》中对儿童行为举止,穿戴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步从容,立端正”“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m即是要儿童做到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这些秩序与社会生活美是息息相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任何事物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人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
6、;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美是生活,美是“应当如此生活”和使人“想起生活”的生活,严谨的生活态度就是儿童生活美育精神的一种提升。《弟子规》认为,人要爱惜时光,否则将会一事无成。为此,就要“朝起早,夜眠迟”,早起晚睡,爱惜每一寸光阴。与之相联系,做事无条理、生活无序、东西乱堆放这些浪费光阴的具体行为是应当坚决摒弃的。人的仪表、举止、姿态所显现出的美即是外在仪态美。在个人卫生习惯上,《弟子规》说要:“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⑴早晨起来,要洗脸漱口,大小便以后要洗手。除讲究
7、个人卫生外,《弟子规》也要求保持环境卫生,要“房屋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1]0要求读书的屋子要清净,墙壁要干净,书桌要整洁,笔砚要端正。环境美即人所生活于其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美,属于社会美之一。事实证明,这种要求可以使儿童形成学习、生活有条不紊及自幼就勤劳向上的习惯,对儿童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条件,而整洁干净的房屋会使儿童感到舒适愉快,并形成美的体验与感受,从而有利于儿童个人发展的实现。(三)引导与人为善在儿童教育中,《弟子规》倡导儿童在诚实守信,
8、见贤思齐、对人仁慈等方面的美育感化。《论语•为政》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⑴强调做人要讲信用。《弟子规》中也有类似的话,要儿童“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地就是说,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不可能永远行得通。做人要诚实、守信,欺骗与胡说都是不可取的。内在的心灵美塑造要有爱心。“绝假纯真”不会弄虚作假是儿童的天性,但儿童或因虚夸,或因惧过,有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