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96206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培养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培养策略浅析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现在一堂课是否优质高效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好似导演,学生是演员,一堂课的好坏除了教师导得好,成功诱发学生主动参与之外,还必须有学生的充分发挥和出色“表演”。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两者在运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因此如何在实现教师有效主导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最大程度的巩固,成为现今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的现实性课题。下面笔者就浅谈一下
2、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体性方面的一些点滴体会。一、确立教学的主体观,充分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它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我们付岀行动的,而在行动之前,我们要改变自己原有的观念,否则在行动上也是不情愿的形式主义,达到的也只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有些教师上课总是一言堂,一讲到底,自己在演独角戏,他们认为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才能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而事实上这样却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被动者。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
3、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识,共享生命体验的生活过程。而现在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必须要确立学生是主体的教学观,无论是在备课还是上课中都要精心设计、研究,精心设计出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二、用情感唤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情感在教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积极的情感能够唤起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学生主动、积极、快乐地投入到学习、劳动、生活中去。因此,在数学教学
4、中教师只有把学生看作“平等中的首席”,他们才会喜欢你,并喜欢你所教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亲切的笑容、和蔼的态度、循循善诱的引导、充满激情的评价、肯定热情的表扬以及善意真诚的帮助,都会赢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而师与生的“情感共鸣”,可以促进教与学的“同频共振”。如我班的学生小凡,他是个聪明的男生,但活泼爱动,课间在操场上总是横冲直撞,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几次数学测验成绩都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鼓励他人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了解他的兴趣爱好,鼓励他和老师做朋友,关心他的
5、半活。其次在课堂提问吋,多给他发言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表扬。渐渐地,他不再讨厌课堂了,对数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主动举手要求回答问题,作业也写得有板有眼。上学期期末考试,他的数学得了95分。这一事实足以证明,积极的情感(如:爱和尊重)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三、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更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学习并不仅仅听,也不仅仅是看,更应该是口己
6、动手做。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改变了“耳听口说”简单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地组织全休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外部的操作活动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多种感知觉参与学习,对促进知识内化、启迪思维有着特殊的功能,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操作活动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操作活
7、动是为学生感悟、体会、形成知识搭桥,最终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理解知识本源,促进思维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难以达到以上两个教学价值取向。教师应把着眼点放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而非结果上,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动手操作,获取必要的辅助经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进而形成内化的思维活动,真正发挥动手操作这一学习方式内在的教学价值。例如,在教学“乘法初步认识”时,分四个层次操作:1•动手操作。每次摆2朵花,摆了3次,一共摆多少朵花?该怎样列式计算?(让学生感知相同加数的表象)2•展示过程。充分利用投影片的动态演
8、示,引导学生观察:每列摆6个正方形,摆4列,一共摆了多少个正方形?该怎样立式计算?(引导学生高度的注意力,使其充分感知表象)。3.抽象概括。通过以上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初步建立了相同加数的表象,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加数都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随着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出乘法的意义。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真正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