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素治疗椎动脉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天麻素治疗椎动脉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ID:46096102

大小: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天麻素治疗椎动脉性眩晕的临床观察_第1页
天麻素治疗椎动脉性眩晕的临床观察_第2页
天麻素治疗椎动脉性眩晕的临床观察_第3页
天麻素治疗椎动脉性眩晕的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天麻素治疗椎动脉性眩晕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天麻素治疗椎动脉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两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间差异冇统计学意义(RVA:P<0.01;LVA:P<0.05;BA:P<0.01)。结论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

2、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天麻素颈椎病目前国际上较一致的看法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1]。主要临床表现有发作性的眩晕、头痛、眼花、耳鸣、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等,并在头颈位置改变时加重。甚至可发生一过性晕厥或跌倒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木院中西医结合科及木科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门诊及住院颈性眩晕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男15例,女27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8岁,平均年龄(55.20±3.56)岁;病程最长者

3、20年,最短者7d,平均病程(10.30年±9・56d)。对照组40例,男14例,女26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36岁,平均年龄(55.50±3.40)岁;病程最长者19年,最短者9d,平均病程(9.90年土9.24d),上述资料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诊断。有眩晕、恶心等颈性眩晕的典型症状,少数患者突然昏倒病史;体格检查有颈部肌肉紧张、压痛及旋颈试验阳性;X线片示椎间关节排列不稳、椎体骨赘形成、韧带钙化等退行性改变;经

4、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冇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不同程度减慢;影像学所见(X线或CT、MRI显示颈部骨关节退行性改变)与临床表现相符合。剔除脑梗塞、高血压、颅脑损伤和肿瘤、菊物性及神经元炎病变等所致眩晕症。1.3治疗方法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800mg加5%衙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6ml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两组均1次/d。连用10d后观察患者眩晕等主要症状和体征的变化。1.4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的眩晕疗效判定标准。上述临床观

5、察及疗效评估均由第一作者一人完成。1.5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及x2检验。2结果1.1临床疗效比较1.2上述两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出现。3讨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神经科常见病,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异常增生压迫椎动脉血管,而导致血管紧张性增加,血管痉挛而发病,此时TCD表现为血流速度增高或减低,突发眩晕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临床表现,占80%〜90%[4]。祖国医学《灵枢•海伦》篇“髓海不足”《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认为本病山于风火,有“风火皆属于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博则为之旋转”认为

6、本病以虚为主,多由阴虚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所养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等:如视物旋转,行走不稳,如坐舟车,伴头痛、耳鸣、恶心、呕吐、头重脚轻等;闭目平卧时症状缓解,睁眼、翻身及转动头部时症状加重。山于其发病突然,症状较重,患者首次发病时情绪波动大,多有紧张恐惧感,眩晕症发病时需安静平躺休息,避免头部转动。中医治疗常以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湿止痹痛的天麻为君药治疗眩晕;现代医学治疗以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镇静、止吐、改善微循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等处理。天麻素注射液具有镇静、镇痛、降压作用,

7、还能扩张血管,增加肌营养性血流量,提高供氧能力,用于神经衰弱综合征、血管神经性头痛、眩晕症等[5]。天麻索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进而增加脑血流量、加速血液流动速度等作用,从而改善眩晕[6,7]0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天麻素注射液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眩晕症,可以镇静减少患者紧张、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脑供血,增强活血化瘀药物改善脑供血疗效,使眩晕症相关症状改善速度加快,可明显改善眩晕发作的症状,缩短病程,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安洪•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

8、卫生出版社,2008:854-859.[2]国家屮医药管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485,586・[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24.[4]孔繁元,栗秀初,黄如训•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之二-引起眩晕的常见疾病•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