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87783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0
《对孔乙己人物形象再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孔乙己人物形象再研究《孔乙己》是文化伟人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着力塑造了孔乙己这个被'‘爬上去的吃人,爬不上去的被人吃”的社会逼上绝路的读书人形象。对于这个人物的品析,教师在旧有观念的制约下,过于重视对政治意识形态层面的把握,教授的角度大多只停留在批判科举,鄙视孔乙己这个层面上,而这样解读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相隔太远,我们一直强调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有更多的开放性与个人体验。所以,若分析仅局限于此,使孔乙己一直背负着这样一个恶名,笔者觉得是不够客观的,是有失公道的。孟子有言:“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为了让学生能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孔乙
2、己当时的艰难处境,客观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笔者希望超越传统的文本解读,带领学生换一种心态,用一颗“好”的心,从小人物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他的思想行为,从而发掘出这个卑微人物的渺小和人性中未泯灭的“好”的一面,使学生获得对人生人情的更加深刻的体验,而不是简单地去评判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种社会。一、孔乙己是一个有着透明心性的善良人“人之初,性本善”,而孔乙己的善良是表露无疑的。比如:他教“我”写“茴”字这一回,“我”当时就很冷酷的"回过脸去,不再理会”,而他却愣是“等了许久”,想让“我”记住“茴”字的写法,生怕“我”将来做掌柜的时候记账要用。当时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其说是"热
3、情”,不如用"恳切”来得更为合适。看来,孔乙己被扭曲的灵魂中是留存着些许善良的因子的。再如分茴香豆一事,孩子们围住他,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茴香豆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可是在那样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在“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咸煮笋,或茴香豆,做下酒物”的年代,在卖酒都要孱水的年代,对于一个穷愁潦倒之人来说,确是何其珍贵,可他却一人一颗,一直分到所剩无几为止。一个“便”字就可见其大方,真真是分得毫不迟疑,毫不手软。相比较那些个掌柜和长衫客们,他们中有谁不比孔乙己阔绰,有谁拥有的不比孔乙己多,但又有谁分豆给孩子们吃呢?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当孩子们再次把“眼睛望向碟子”,
4、他不是谩骂,不是恐吓,竟也“着了慌似的”哼起了《论语》里的调子直哀求,一个拥有善良与透明心性的老头跃然纸上。二、孔乙己是一个有着读书人的斯文、诚信和傲气品性的人论起斯文,人们自然会想到他那满口“之乎者也”的文人腔,却往往忽略了一个字一一排。孔乙己来酒店时“排”出九文大钱,不可否认,这中间有炫耀自我、得意显摆的成分,那同样是出于这种心理,他为何不是抓起一把,掷在柜上呢?那多有排场呀!但他没有,他是一个、一个、又一个,慢慢地,速度并不快,气场很平稳,没有短衣帮那般乡野村夫的粗野,而是读书人做事的慢条斯理之态。再说诚信,小说中直接写道:“他在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
5、由此看来,当年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诚信是有口皆碑的,而''我”作为一个酒店伙计,这一切是看得真真的。即便是他最后一次来喝酒的时候,那次他是用手爬着来的,那一次的重创,他应该也预知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以人们往日对他那般嘲讽态度,他大可以再赊一次帐。生前不落好,又何顾身后事。但他没有,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虽形容枯槁,但与“排”字同样掷地有声。诚信,是人的一种品行。无论是那时,还是这时,都是十分重要的信守。倘若把那群'‘老赖”们的行径同孔乙己比较的话,我们是足可以以孔乙己来作为他们的榜样的,不知他们在嘲笑孔乙己时,心虚了没有?至于知辱与傲气,莫属孔乙己一脸的血气。
6、当人们问他“你当真识字么”,明明是戏弄之词,孔乙己却“认真地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当短衣帮以他脸上现新伤疤为由,对他群起而攻之,被人揭疤的心灵之痛使得他“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面有愧色,或许真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一个人,会羞愧,会有男人的血性表现,会露出“颓唐不安的摸样”,恰恰证明了他要脸,要尊严,懂得荣辱,这何尝不是读书人的傲气呢?三、孔乙己是一个有着倔强坚忍的个性,抗争社会,突显个性的人孔乙己是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他始终追求着他的人生理想:通过读书改变他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可是,他是中不了举的范进,穿着长衫,却免不了偷,这不免有辱斯文,而他偷的又是什么?
7、是书,冒着偌大的危险到了丁举人家去偷的,竟然是书。为何不偷些有价值的东西?却偏偏要偷“书”一一或许是那个年代最不值钱的东西。孔乙己在向权威挑战的同时,是不是也在表达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呢?为使内心的渴求有个物化的寄托,孔乙己把所有的情感倾注在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上,并把这当成件严肃而认真的大事来对待,因为这是他的王牌。这么多年,就因为一件破长衫,他受尽了世人恶意的嘲弄。短衣帮们揪住他一个弱点不放,反复调弄,鲁迅在《狗•猫・鼠》中就对人们幸灾乐祸,慢慢折腾弱者的坏脾气作出过这样的批判:“如猫折腾老鼠那样,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