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22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奥美拉瞠联合克拉霉素治疗22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卩坐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一一2012年12月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卩坐20吨/次,2次/d,连续治疗7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lOOOmg/次,2次/日,克拉霉素,500mg/次,2次/日,若患者对阿莫西林过敏,则改为口服甲硝卩坐治疗400mg/次,2次/日,连续治疗7d。结果经过7d的治疗,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
2、.5%,对症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1.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対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哇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关键词】根除;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奥美拉呼;阿莫西林;克拉霉素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51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932-01慢性胃是消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多数患者是山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造成的,
3、近年來我们采用奥美拉呼(Omeprazole)、阿莫西林(amoxicillin)>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1月一一2012年12月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其中观察组男10例,女12例,年龄34-77岁,平44.9岁,临床表现:腹胀、腹痛、反酸、暧气等。对照组男9例,女13例,年龄32-75岁,平45.1岁,临床表现:腹胀、腹痛、反酸、暧气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无显著性
4、差异。1・2治疗方法1.2.1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哇20mg/次,2次/d,连续治疗7d。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1000吨/次,2次/口,克拉霉素,500mg/次,2次/日,若患者对阿莫西林过敏,则改为口服甲硝醴治疗400mg/次,2次/日,连续治疗7d。停药4周复查,做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结果阴性为幽门螺杆菌根除。2结果经过7d的治疗,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5%,对症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冇效率81.8%,观察组明
5、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冇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3讨论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症状(20%-54%)[1],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和上腹胀的症状,常在餐后加重,并伴有早饱、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等,按病因划分,消化不良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2],前者经有关检查能显示相关病因。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其病因之一。国内外研究显示:长期Hp感染可使胃和脊髓屮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显著增加,这些神经肽的增加与疼痛产生、胃排空延缓、近端胃受限扩张不良密切相关。根除Hp感染可使胃黏膜炎症消退,
6、使部分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改善[3]。木组资料结果显示:经过7d的治疗,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17例,冇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1.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O5)。与文献报道一致[4]。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组织。在我国Hp感染处理的庐山共识(2007年)中,将Hp阳性的“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胃炎”,推荐行Hp根除治疗,根除Hp除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外,还有利于预防消化性溃疡和胃癌[5]。研究表明,根
7、除Hp可使部分消化不良的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改善,是消除或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治疗方案经济有效的策略。山此可见,奥美拉醴、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治疗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PearsonJP,RobertsNB.Mucosalprotectiveeffectsofecabetsodium:pepsininhibitionandinteractionwithmucus[J].Clin-Sci-(Lond),2001,100(4):411-413.[2]ToveyFI,Hobsle
8、yM,HoltonJ.Helicobacterpylorivirulencefactorsinduodenalulceration:aprimarycauseorsecondaryinfectioncausingchronicity[J]・WorldJGastroenterol,200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