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谈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谈

ID:46071384

大小:53.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谈_第1页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谈_第2页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谈_第3页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谈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谈(关键词)数学教学;“学困生“;转化;起点;归纳;练习;反馈(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4)21-0037-01《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由于初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再加上其他各种原因,导致数学“学困生”越来越多。如果不加强对数学“学怵

2、生”的教育,势必

3、将影响整个班级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是每个数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的课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取“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策略,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下面,笔者对此详细进行阐述。低起点一般“学困生”的基础都比较差,如果教师教学的起点过高,他们就会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久而久Z,就因为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节奏,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长此以往,便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转化“学困生”,教学的起点必须低。笔者是这样做的: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中的原有内容降低

4、到“学困生”可以接受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引入法”。1・以教材屮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新课。如,“正数与负数”、“直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内容的讲解,按照教材中所设计的引入法为起点引入将会收到不错的效果。2.以所教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同类项”的教学中,可将原教材中的同类项概念分成两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字母”完全相同的,从而降低了起点,便于学习差点的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3.以“学怵

5、生”已学过、所掌握并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教学的起点,

6、通过新旧知识的杲同点类比进行教学。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引入教学,“分式”可以通过“分数”进行类比引入教学,“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引入教学。多归纳“学困生”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指导口己的学习行为,他们只是不停地做作业、做题,总以为题做得越多越好,忽略了归纳总结的重要性,使得考试时思维混乱。殊不知,归纳总结是至关重要的。经验和技能都是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获得的。因此,转化“学困生”的过程屮,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归纳总结的重要性,其次在平

7、时的教学中,每个章节、每个单元其至每册教材结朿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思想方法、技巧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勤练习练习是获得数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它对于熟练所学方法、巩固所学知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数学“学困生”对数学都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屮,对统一的课后练习没有兴趣。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既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起“学困生”参与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快反馈“

8、学闲牛”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往往需要多次反复学习才能掌握所学知识。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疑难问题应该采用集体讨论和个体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或通过将这些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纠止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方案、教学进度。由于及时反馈这些信息,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总Z,“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又有反复性和持久性的工作。数学教师除了要做到“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还应该建好“学困

9、生”的转化档案,安排好帮扶对象,并对“学困生”的转化进程全程跟踪。对于有进步的“学困生”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通过努力所获得的成绩,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心至关重要,要做到以厚爱为重点,以感情为基础,有耐心、有信心地帮助“学困生”快速向优秀行列迈进。?笙编辑:谢颖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