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策略谈

学困生转化策略谈

ID:43940949

大小:2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学困生转化策略谈_第1页
学困生转化策略谈_第2页
学困生转化策略谈_第3页
学困生转化策略谈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困生转化策略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困生转化策略谈【关键词】学I木I生;转化策略;师生关系;激发动机;提问;学习习惯【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6)04-0041-01学困生在每个班级每门学科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学困生的数量更大,形势更为严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把学困生转化为优秀生,不但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对于这类学生的未来也具冇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转化学I木I生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儿点自己的看法。一、沟通心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每个学困生的“困”都有着

2、各不相同的因素,了解学困生,正如医生诊断病人病情前所作的调查一样,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1.对学困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交往情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家庭情况等,并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记录。1.个别交流,进行心灵的碰撞与沟通。打开与学困生交流的大门,了解其数学学习差的真正诱因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消除对数学的恐惧,使他们能“亲其师,信其道”,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转变学习的态度,变厌学为乐学。2.做到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有的家长在教育方法上欠妥,所

3、以应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与家长共同制订妥当的教育方法和激励机制共同转化学困生。二、爱心激发动机,赏识增强自信1.加倍关爱,排解压力,唤醒学困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学怵I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和家庭同伴中常抬不起头来,经常受到批评和歧视,有较强的自卑感。作为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加倍关爱,包括•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家庭、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形象,以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2.提倡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力量。赏识教育法

4、的创造者周弘曾说过:“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作为一名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真'时视他们的优势,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在实践屮建立自信。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三、鼓励大胆提问,在辅导上多下功夫1.鼓励大胆提问。学困生虽然知识缺失多,存在的问题多,他们“账多不愁”最不喜欢提问,或许不敢提问或不会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耍。”提倡句号少一点,问号多一点。教学中,我提倡不懂就问

5、,问者最光荣。不管问题有多么简单,只要自己不懂就可问,这样既消除了学困生的胆怯心理,也为他们提问扫清了障碍。1.落实辅导工作。对学困生的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耍途径之一。我提倡“笨鸟先飞”。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达到同样的目的。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困生作业当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给予辅导,重点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专门为他们设计一个纠错本,将错误的作业再做一遍,学会对知识方法的归纳整理,不让新知识再累积疑点,提倡当天问题当天清,决不留下后遗症。四、因势利导,教而有法1.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

6、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数学学困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其至扔在一边不管。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促进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2.坚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在具体教学过程时,我们要注意难易程度,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对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

7、给予表扬鼓励。同时,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他们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就很不可取。对待学困生,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3•坚持“宽严相济”,严格要求学困生。对他们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一个很重耍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自习课不认真复习,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所造成的。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困生要放低要求,爱护、体谅、宽容他们

8、,同时也要提出严格要求,时刻督促他们认真学习。编辑:郭裕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