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和之美——浅谈李刚田先生的书法艺术

冲和之美——浅谈李刚田先生的书法艺术

ID:46071032

大小:6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0

上传者:U-7604
冲和之美——浅谈李刚田先生的书法艺术_第1页
冲和之美——浅谈李刚田先生的书法艺术_第2页
冲和之美——浅谈李刚田先生的书法艺术_第3页
冲和之美——浅谈李刚田先生的书法艺术_第4页
冲和之美——浅谈李刚田先生的书法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冲和之美——浅谈李刚田先生的书法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冲和之美浅谈李刚田先生的书法艺术洪亮和朋友们一起谈起李刚出先生,总是谈他的篆刻,因为他是当代的一位实力派的著名篆刻大家,他的篆刻作品代表了当代篆刻创作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仅管,他在书法篆刻理论的研究上颇有创见,在书法创作上独具风格,但很少看到有相关的评论。无疑是他的篆刻盛名掩盖了他的书法篆刻理论家Z名,同时也掩盖了他的书法家Z名。最近,喜读刚田先牛寄来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新出版的《李刚田卩法篆刻》人16开两卷本。使我从其中的《李刚田书法篆刻•书法卷》中比较全面地读到了他的书法作品,对他的书法创作和书法审美追求也有了了解。于是,可以肯定地说:他在书法上的用功和所取得的成就是不亚于他的篆刻的。下面谈谈李刚出先生的书法艺术。一、总体风格和审美追求李刚田先生的书法,给我们的感觉总是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乂有强烈的口我个性流露。时时透发出坚毅、雄浑、朴厚中带有儿分秀逸的与屮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通的气息。对书法的风格,李刚出先生自有一番独到的见解,我们在他自撰的《〈李刚田书法篆刻•书法卷〉引言》中读到:"风格很重要。表现风格直接的物质形态是艺术形式。尤其是在今天这个书法艺术的展厅时代,形式上先声夺人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惟有在形式上挖空心思以收眩人耳 日之效,大概与这里所说的风格不是一回事。风格形而下的表现在于形式与技巧,形而上的表现在于内蕴的文化性。这种文化性生发于漫长的书法史之中,生发于数千年的东方文明之中,这种内蕴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只可感而不可视,只可意会而不可言状。两千年后的今天,书法篆刻只有'不激不厉'、’屮正冲和'的雅是不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已不合时宜,如果把'酒香'比作作品中耐人品读的文化性,’巷子'的深浅比作作品可人耳目的形式美,那么,今天既要,酒香,,又决不能,巷子深'。货必须好,广告也必须做,这就是时代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与发展。今天的好作品不但要夺人耳忖,而月.要耐人品读。就风格而言,不但要有形式的风格,而且要有文化的风格,风格需要形式与内蕴的两方面支撑。”这话说的真实、直白,没有半点装腔作势,没有半点故弄玄虚,是活生生的现实。仅管,刚田先生说「两千年后的今天,书法篆刻只有'不激不厉'、’中止冲和'的雅是不够的”。我看他的卩法篆刻作品的审美追求始终是沿着“冲和Z美”这条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脉,不断地追寻着他的理想彼岸。所以,他的作品总是有大气而少霸气,多文气并也有野趣,质朴、雄浑中时时透发出秀逸、清新的气息。这一审美追求带来的文化性风格儿乎渗透在他的每一件作品之屮O李刚田先生在书法艺术上几乎涉及到了正、行、篆、隶、草的各个领域。不过,我看到他的草书大多是在行楷书作品中所出现的,并用行楷的笔法为之,故略而不谈。可以说他在书法的各个领域中,都达到了一般书家难以企及的高度。 二、艺术水准超一流的篆书李刚m先生在篆书上,可谓用功最勤。这大概与他的篆刻艺术有着最密切的关系。他在篆书的形式风格上的探索也是多方面的。我看他的篆书主流风格,如'像书直幅李白诗”(图1)可谓是吸取了吴昌硕、杨沂孙、吴大澈等诸大家篆书Z长,又参入小篆、金文和简书等笔法,将她们溶于一炉,化为已有。形成了李氏特有的字形修长,上紧下松,上粗下细,重心上提,既厚重乂空灵,既质朴乂秀逸,既端庄乂潇洒的篆书风格。李刚田先生并不满足于此,而是不断探索篆书的新形式。他在原生态的古文字领域中,沿着前人的探索之路,不断地去发掘书法艺术的可贵资源。如“篆书直幅王昌龄诗”(图2),这种拟楚简帛书意的篆书,从字形上看,以扁为主,也参有长形,在书写过程中,长、扁形的选择上极为自由;从用笔上看,以圆弧形为主,也参有直笔,书写时中锋为主,也兼有侧锋,还偶有行草笔意参入。这种篆书作品给人颇有一种神秘、灵动的感觉。看他的“篆书集周王孙钟字风凰鼓钟联”(图3),这种字形修长,极具装饰性的文字,用细劲挺拔、圆转流美的笔法写成,颇似洁净秀丽、文静典雅,端庄大方,亭亭玉立之美女,还不时地散发出透人心扉的清香。再看他的“篆书扇面临秦诏版”(图4),这种原本横平竖直,折角坚挺,霸气卜足的诏版文字,在李刚田先生的笔下,也不得不显得庄重、浑穆起来,不过还带有几分敦厚中透出的逸气。可以说,李刚田的篆书,无论是他的主流风格,还是其它形式的作品,其艺术水准在当今书坛都属于超一流的。三、广泛涉及的隶书 李刚m先生的隶书,涉及面之广是不亚于他的篆书的。秦隶、汉隶和各个方面,他都涉及到了,甚至把竹简书也溶了进來。如果将他的隶书与篆书相比的话,显而易见他的篆帖在用笔上是精妙的,并.且是经典的。而他的隶书用笔显得比较随意,并且显现出一股荒散之气。我想他广涉隶书之目的,并不在于锤炼隶书之点划,而是在隶书的字法结构上求新意。试看他的“隶书宝马苍鹰联”(图5),文字的结体上,几乎每个文字之点划,皆以或横、或竖、或斜的成组的线条出现。这种文字的处理方法,使我想起了刚出先生在篆刻上对文字印化的功夫。大凡书法篆刻大家皆冇自成一格的字法体系,刚田先生也不列外。我说不清是他的篆刻文字的印化影响了他的隶书,还是他广涉隶15,为的是自已口成一格的字法体系开拓新意。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吧。四、堪称“刚田体”的行楷书刚出先生的行楷书与他的篆书、隶书在形式上相比较是单调的。这单调是因为既没有他的主流篆书的取诸大家Z长,溶于一炉;也没有他的其它形式的篆书和隶书那样,涉及面之广,形式面目之多。他的行楷书,在用笔和结体上,儿乎总是以一种比较统一的形式面忖出现,但恰恰是这一种形式面冃,使我们看到了刚田先生特有的行楷书风。如果从中国书法史的长河之中,去寻找刚出先生那特有的行楷书书风的直接师承关系,我们会发现他与钟繇,二王,颜、柳、欧、褚,苏、黄、米、蔡,赵吴兴,王觉斯等历代书法大家并没有直接的一一对应的师承关系。我看他“行书直幅临韭花帖”(图6),也只是意境上相通,其用笔乃为自家之法。这种点划凝练、厚重、朴实,结体端庄、稳健、冲和, 时以撇捺取势的行楷书,堪称为“刚田体”。“刚田体”行楷书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李刚田先生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沉潜于传统的卩法之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或借鉴或吸收于自己的书法艺术之中的结果。他对历代书家的学书成功之路,以及历代优秀碑帖多经过一番深入透彻的研究。他在对古代书家之间的笔法借鉴与各自风格形成的关系时谈到:“习古帖时,取古人之一点发展之便可成新的风貌。例如同是师法二王一脉,张瑞图夸张其用笔翻折一面,祝枝山夸张其入笔的侧势,八大山人则突出二王线条中含之美而淡化其它,于是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笔法个性。”①还谈到:'善学书者,莫不存前贤之大略而变其一端。如颜真米南宫皆从褚遂良出,颜存褚书结体端正之势,变褚书笔端灵动瘦劲之意为浑厚圆劲,这是学褚又参以篆籀意的结果;米存褚书用笔丰富灵动,得'八面出锋'之妙,而变褚书结构的正势为欹侧之势,这是学褚又参以二王的结果。继承创新之道,当于此中悟之。”②他在对古代法帖的字法结构和章法构成的研究上谈到:“细察古帖,大凡结构较为团聚,外实中虚者,章法上多采用紧密的形式,以字的宽博虚灵与章法之茂密形成对比之势,如颜真卿《颜家庙碑》、汉隶《衡方碑》、《郁阁颂》、《西狭颂》等都属这一类。字的结构中宫收束,外向开展,其章法一般较舒朗,以章法的舒朗与字势的紧密形成对比之美,给字势的向外舒展留下空间的自曲感,如五代杨凝式的《韭花帖》、北魏《张猛龙碑》、汉隶《曹全碑》等就属于这一类型。把握章法的疏密与字势收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章法形成构成的规律,自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③我看这就是李刚田先牛的可 贵之处,也是他的成功之密决。如果要用最简洁的话语来概括“刚田体”行楷的特点,是否可以用"碑意帖情”四字。请看他的“楷书方幅临阳平王墓志”(图7),落款处清楚地写着「以写帖之法临魏墓志”。分明是明叨白白地告诉了我们,他的行楷书走的一条碑帖结合之路。我们细细品读“刚本”行楷书,时时发现其文化风格的正统性和丰富性;而形式风格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下面从‘‘楷书左壁东牖联”(图8),对他的行楷书的形式风格试作解读。我觉得此联还是称为行楷联更符合实际。从字法结构的形式上看,“刚田体”行楷书,在横与竖的笔划处理上,采取得是横平竖直,基本均匀的分布方式的。试看“左”字的三横,‘‘壁”字,“辛”部和,比”部联成一体的五横,“东”字四横,再看“蕙”字中间的三竖,’‘西”字的四竖,“图”字的六竖等等,均为基本均匀的分布。这种字法结构,使每个字的重心居中,给人以稳健端庄和中正平和的形式感。然而,“刚田体”对撇、捺取势的夸张可谓石破天惊。请看"左”字的一撇,口右上角到左下角以一斜直笔出现,真有气壮山河之势;‘‘壁”、“观”、“右”、“牖”的一撇,和“东”、“养”、“史”的撇一捺,使文字的屮宫紧收,左右开张,并且重心略有下降,显得更为大气和稳健,给原本“中正平和”的结休,带来了耀眼的亮丽,从而进入了“冲和z美”的境界。从笔法形式上看,“刚田体”行楷书消解了晋唐以来的诸多传统经典笔法。我看他的“折笔”尚保留了魏晋古法,其它的横、竖、撇、捺、点等笔法较多地来源于甲骨文字和钟鼎篆籀之类。细看他一横的起笔,是 直接入锋的,锋入纸后也不作提按,而是直接行笔,收笔处更不作提按和回锋处理,而是戛然而止。再来看他的竖、撇、捺、点的用笔,与他的横划用笔有诸多相通之处。特别是他的一捺的用笔,彻底消解了晋唐以來有关“捺”的笔法程式,这种壮实而灵动的线质,给人以正大、鲜活、旺盛、朴厚的生命力感。刚□□先生的这种从远古的原生态书法资源中吸取营养,来润养他的行楷书艺术的做法,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也是少见的。难怪“刚田体”行楷卩,总是给我们以形式新颖,风格强烈,又敦厚人气,古气十足的感受。这也就是"刚田体'行楷书在风格的确立上,从形式与内蕴两个方面对历代行楷书的又一次双重突破。这不仅仅为我们半代书法理论上开拓了新的美学价值,同时也为我们当代书法创作上提供了新的方法论的价值。注:①②李刚出《宽斋书话》,《篆刻》2003年第2期,第10页。③同上,第6页。(《中国书法》2003年第11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