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管理识别

人才的管理识别

ID:46066096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人才的管理识别_第1页
人才的管理识别_第2页
人才的管理识别_第3页
人才的管理识别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才的管理识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才的管理识别2012-12-10第15版:党校教育专刊理论科研作者:徐根兴来源:学习时报字数:1777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中国的发展需要人才,但如何发现人才和用好人才首先需要认真做好识别工作。当前缺人才的若干假象从宏观來看,我国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人才缺乏的情况,但也不可忽视人才使用不当产生的人才短缺的假象,表现在:第一,过快的发展速度与节奏、趋同的发展目标同时集聚,导致人才短缺甚至奇缺。这两年全国各地甚至连乡镇都要加快推进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一哄

2、而上,怎能不缺人才?泡沫一过必然造成人才浪费。第二,不正确的人才标准、过度的学历要求导致缺人才,也使很多技能很好的人才游离在人才识别体系之外。随便什么职位都有长相、身高、性别、学历的要求,对人要求越全面,选人程序就越繁琐。第三,脱离事业发展和组织发展的实际,盲目强调人才结构、人才梯队,追求所谓的知识高地、学历高地、职称高地。第四,破坏性的消费人才,如让有些优秀的科技人才去担任领导职务,因为缺乏管理才能,业务精英可能变为管理庸才;本该搞基础研究的机构和人员被要求为了经费转向搞应用研究,造成既浪费资源又浪费人才,如此等等。第五,一些组织没有能力用人才反而说没有人才。组织内部一潭死水,缺乏人

3、员流动,人才沉淀,潜力没有发挥出来。也有些组织由于没有成本概念,又财大气粗,所以弄来人才当花瓶。人才的概念识别与管理识别上述假象说明,人才的识别是十分重要的。人才的概念识别是按学历背景、成长经历、职业经验、生活阅历等等识别人才,以人才是否具备知识、见识、常识、意识为标志。人才的管理识别是根据岗位、任务、层级、战略、价值观等要求来识别人才。管理的责任在于从能干的人中识别优秀的人,在优秀的人中识别卓越的人。人才的概念识别适合于一般性无特定目标的框架性需要,适合于初选人才,就像用测评软件测试人才可以在大面积筛选中使用,是识别“可能性”人才(还没有进入具体的组织、还没有开展工作的人才)。管理识

4、别属于精选,适用于认定具体的岗位匹配,是识别“真实性”人才(将要或者已经进入组织的具体岗位并开展工作的人才)。管理识别还需要细分是研究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是技术型人才还是管理型人才,是业务型人才还是领导型人才,是个体型人才还是合作型人才等等。组织是鞋,人才是脚,互相合适才行。优秀的领导应该像木匠走进树林,优秀的组织应该像木器厂,无材不能用。人才的管理识别重于概念识别现在一般通行的是人才的概念识别,甚至以概念识别取代管理识别,人才的管理识别应该重于概念识别,要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可能性”人才与“现实性”人才的识别。一个人拥有好的学历背景、成长经历的人只能算是“可能

5、性”人才,是一块好材料,只有进入具体岗位并发挥出作用才是“真实性”的人才。如果一个实力很强的人在一个组织中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无法发挥已有才能,他就可能发牢骚,人才就不能称其为人才。人才应该是既有知识又有经验的人。经验和知识的关系是,只有经验没有知识,这样的经验是不稳定的,只有知识没有经验,这样的知识是不成熟的。人才引进的识别。一定比例的人员流动有利于组织文化创新。人才引进应该隐含于人才流动之中,如果不流动而引进,既会影响效率又会增大用人成本,更增强了人际冲突的可能性,更多地强调引进会形成对原有人才队伍的歧视。领导人才的识别。领导者应该具备思维的深刻性、心理的成熟度和情商。思维的深刻性和

6、穿透力是对领导人起码的要求,但一个人思维越深刻可能会提升心理的成熟度而会降低其情商。思维深刻的人表现出自信心强、能肯定自我、不情绪化、不在乎外在的毁誉等心理特质,如果心理不成熟,价值观、安全感就会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对于领导者来说是绝对不行的。领导者的情商体现在能与同事、公众和社会舆论有良好的互动。人才机制与环境的识别O设计好的规则并有效运行是从根本上保证人才的生态环境、保障人才的高效合作和价值体现以及财富回报的有效途径,是最有效的人才工程。把优秀的人放入平庸的环境中,劣质的组织文化、制度、管理会造成人才的逆淘汰。在一个高度变化而且充满竞争的时代,只有组织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快于发展

7、速度,而组织的发展速度又快于外部环境的变化速度,才能不断进步,免于平庸甚至死亡。(作者单位:上海市委党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