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58777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丹参生物工程的研究与开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丹参生物工程的研究与开发摘要:中药材的品质改良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垂耍问题,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进行中药材品质改良的可行途径之一。关键词:丹参;生物工程;组织培养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作为传统中药在中国沿用已久,始载于《神农木草经》,被列为上品。其活性成分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脂溶性二菇类化合物和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具冇抗动脉粥样硬化,防治脑血栓、抗肿瘤、保护肝脏和肾脏免受损伤、抗过墩困等作用,临床用途十分广泛。但是,由于丹参冇效活性成分在原植物屮含量低R生长周期长,在传统的栽培模式下乂面临着品质严重退化等问
2、题,因此,如何使得丹参这一原料药材的供应在数量和质量上能更好地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成了一个研究热点。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手段进行丹参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近年来,国内外在丹参生物工程的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许多新成果。1丹参的离体培养1.1丹参的植株再生利用组织培养的技术,以丹参的离体组织为外植体,通过激素调控的方法再生完整植株,对优良品种的保存具冇重要意义,也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进行丹参遗传改良的基础。目前,已有以丹参叶片、茎尖、根段、茎段和花药为外植体的组培再生植株的报道我们实验室也在丹参的组培和
3、基因工程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工作1.2人工诱导多倍体多倍体植株由于染色体的加倍,细胞和器官表现出“巨型性”的特征,因此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牛态适应性和抗逆性。药用植物大多以根、茎和叶等器官为收获对象,其染色体加倍后,根茎、叶巨型化;另一方面,药用植物的倍性变化往往能导致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这就冇可能获得优质的药用植物新品种。进一步探索采用多倍体技术培育出高产的丹参多倍体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1.3丹参细胞培养长期以来,有用次生代谢物的获得方法主要是从植株屮提取,但是,这种方法必然会导致野生资源逐渐匾乏和灭绝。尽管目前已经冇一些重要的药
4、用物质可以采取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但往往存在工艺流程复杂、成木高及易污染环境等缺点,R述冇不少结构复杂的物质(如人参皂昔)尚难以合成。而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则为人类获取植物特有的次级代谢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培养成分(如激素和营养物质等)和培养策略的改变(如诱导培养及分段培养等)对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含量分布有明显的影响。2丹参的基因工程2.1丹参二菇成分的生物合成二菇类化合物在鼠尾草属植物屮分布较广,在丹参屮尤为丰富,口前已经分离到至少30多个丹参二菇类新化合物,是丹参中一类非常重耍的活性成分。近年来,植物菇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的分子研究取得
5、了突破性的进展,如非叩轻戊酸途径的发现以及许多代谢关键酶的基因先后被分离克隆等。这些新进展为研究丹参二菇成分如丹参酮等的生物合成途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丹参酮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关键酶,前体分布、合成部位、运输机理等基础问题,对于今后调控生物合成途径从而提高冃标代谢物的含量貝有非常重耍的意义。'丹参酮等菇类化合物是通过植物类异戊二烯代谢途径产生的,其中间前体是3—界戊烯焦磷酸(IPP)。近年来发现植物细胞内的IPP形成途径有两条:位于细胞质中的甲经戊酸代谢途径(MVA途径)和位于质体中的丙酮酸/磷酸甘油醛(DXP途径)
6、代谢途径。不管是MVA途径,还是DXP途径,3—异戊烯焦磷酸(IPP)和咙牛儿基咙牛儿基焦磷酸都是所有菇类物质生物合成的屮心前体。虽然MVA和DXP途径在植物细胞中不同区域中存在,但这两条途径并不是完全隔离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IPP在细胞质和质体之间的穿梭,只是主次及贡献大小的问题。最近,Ge等研究发现,丹参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主要是通过丙酮酸/磷酸甘油醛代谢途径,但同时也受到甲经戊酸途径的影响,这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调控丹参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捉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随着菇类化合物的牛物合成途径的逐渐清楚,生物合成相关催化酶的研究成为
7、热点。在MVA途径屮,3■经基・3•甲基戊二瞅辅嗨A述原酶是主要的关键酶;在DXP途径中,主要的关键酶冇:1■去氧木糖5磷酸合成酶(DXPS)和1■去氧木糖■5■磷酸还原酶(DXR)oIPP形成后,菇类生物合成的关键酶有烯丙基转移酶和菇类合成酶。但是有关丹参姑类代谢途径屮关键酶基因克隆的工作进展比较缓慢,迄今为止国内外询未见到相关基因分离克隆研究的公开报道,反映了对丹参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视程度述不够,起步相对迟缓。可喜的是,最近国内有一些单位开始启动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实验室在建立了丹参离体再生系统的基础上,开展了相关基因克隆的工作,并已
8、经获得数条基因的核心片断,全长基因的克隆止在进行当屮,从而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遗传改良丹参的品质奠定了基础。3展望迄今为止,在丹参生物工程研究方面开展了大的工作,丹参离体条件下的再生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