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57862
大小:69.9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格式下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川茸嗪注射液静滴,两组应用其他常规治疗约物相同。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PV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恢复梗死区,尤其是梗死周边缺血半暗区脑细胞的功能,并在预防脑心综合征上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建议推广使
2、用。【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脑梗死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状态脑血管病是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脑梗死占极大的比例,并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升高,尙缺乏很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我院自2006年4月〜2008年4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列入观察120例脑梗歼患者全部病例符合:(1)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均经过头部CT或MRI扫描证实,排除脑水肿、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及昏迷患者;(
3、2)起病6h以上,1周以内;(3)入组前未经抗凝、溶栓、血液稀释、营养神经等治疗。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8〜75岁,平均65岁;病程8h〜6天,平均2.8天;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0〜15分)50例,中型(16〜30分)10例,重型(31〜45分)无。对照组60例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47〜76岁,平均64岁;病程7h〜7天,平均2.7天;轻型47例,中型13例,重型无。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头部CT或MR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
4、.2方法治疗组应用丹红注射液2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糖廉病患者改用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应用川茸嗪16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糖尿病患者改用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视入院时血压、血脂及进食状况酌情给予适度降压、降脂、纠正酸碱平衡、服用阿司匹林抗凝及辅助治疗,未进行溶栓治疗。两组均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量表评定〔2〕,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各评估1次,
5、如实记录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病情变化。1・3疗效判定标准〔3〕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之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大于18%;死亡。2结果2.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1。两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v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表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表
6、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注: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3讨论丹红注射液是由丹参和红花两味中药组成。丹参为沉降之物,红花为升浮之品。唐代名医王冰曰:“升无所不降,降无所不升,无出则不入,无入则不出。”二药同用,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行气活血之功尤为显著。丹参功能主要为活血化瘀。大量硏究表明其有效成分为脂溶性丹参酮及水溶性酚类物质;能扩张血管,降低全血及血浆粘度,抑制血小板过度激活,减少血小板粘附、聚集;显著延长血管内皮细胞寿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因缺氧导致的细胞凋亡,促进内皮细胞良好生长,导致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改善心脑供
7、血不足〔4〕。红花为一种草本植物,中药红花为干燥花,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其化学成分硏究表明〔5〕:主要含有黄醇酮及其昔类、查尔酮类、链烷双醇、脂肪酸、聚烯类、笛体及其他成分,现代约理硏究表明红花主要有抗凝血作用,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酶活性,具有阻止血栓形成和促迸血栓溶解作用,对于血栓性脑血管疾病有疗效。本硏究通过丹红注射液和丿11劳嗪注射液对脑梗死治疗的观察,丹红治疗组在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与川茸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vO.05),优于对照组'说明
8、丹红注射液改善脑细胞缺氧,改善临床症状更明显,是一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参考文献】1孟家眉•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93-95.2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81.3陈清棠•脑血管类诊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4杜冠华,张均田•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