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55869
大小:5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教学无痕精彩无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无痕精彩无限谈有效教学的艺术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们看到上演示课的名师在课堂上潇洒灵动、智慧沉稳、应对口如,常常叹为观止、羡慕不已。究其原因,为我们的平常课相比,我觉得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课无不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性。艺术性不是数学以外其他学科的专利,数学课也需要艺术性。有了艺术性才有观赏性,才能让人回味无穷。那么数学课为什么要有艺术性,怎样使自己的课有一点艺术性?这里做一点探索。数学是科学,科学是严谨的,但数学课则不同,数学课是来学习数学这门科学的。学习的过程注定是一个活泼、灵动、精彩、生成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更应该讲究艺术,小学数学课
2、堂尤具需耍这种艺术,没有艺术性的,单调、呆板的课堂学习注定是低效的。什么是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艺术?简单的说就是数学老师高明的教学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能让学生乐学、易学,使知识得以掌握,能力得以培养,智慧得以启迪,情操得以陶冶,等等,总之让学牛有所得。也只有让学牛有所得,得的多,教学的效益才会得以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落到实处。数学的教学艺术来自各个方面,很难说哪方面更重要。笔者以为不外乎这样儿个方面。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是实现数学教学艺术的基础和前提。一个教师首先要熟悉所教的教材,即教学内容,数学课堂的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因为没有一
3、-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不是來H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钻研教材就没冇好的方法,这是所冇上好课老师的共同体会。任何一节内容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时很难找到好的教的方法的。但当我们反复读教材,读了若干遍示,知道了每个题目的来龙去脉,前因示果,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方法也常常随Z产生。要读数学书,像语文老师一样“啃书”,会读、会诵、会背、会理解、会计算、会画图、会讲解,如此这番才能合理解读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数学教师研读教材一定要深。这点是我的与众不同的观点。很多人喜欢在教学时更换教材上的例题。我的建议是一定先研读教材,不要轻易换例
4、题。一次我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课本上的例题是“28个男生在跳绳,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犍子。跳绳的冇多少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例题在教学中的意图很明显,通过第一个问题引出两个算式,进而得出加法交换律。笫二个问题则为加法集合律的教学铺垫。我本打算这样改的:课的开始是奥运会上三面国旗同时升起,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得岀,屮国在木次奥运会上的奖牌榜“金牌51枚,银牌21枚,铜牌28枚”,提出问题“金牌和银牌一共冇多少枚?一共冇多少枚奖牌?”。这样改自己开始认为很得意,后来经过反复研读和推敲教材发现,我改编题FI的两个问题很平
5、庸,至于第一个问题大家都不关注,它的研究价值远远赶不上课本问题。笫二个问题,大家早已知道,无需计算,也没有太多的研究必要,而且课本上的“参加活动的-•共有多少人?”在列式时,(28+17)+2328+(17+23)每一步算式的意义都非常的清楚。为学生理解集合律铺热的好。经过再三权衡,我觉得课木上的例题好,不但把两个问题置于同一情境,而且对学生理解新知提供了相当易于操作的空间。故我在教学中仍选择了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数学教学艺术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人到一木数学书,小到一个例子、--道习题,一句话,都要了然于心,把它弄清楚,弄明口,否
6、则就不能教,也无法教。连一般的方法都不会有,还谈什么艺术呢?那么怎样怎样钻研教材呢?首先要读,哪怕教过好儿遍了。读书是备课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像语文老师那样把例题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抑扬顿挫,数学虽非文学,但是,学生阅读习惯的细节培养应该渗透在每个学科的教学中。只看教参,没冇自己思考的课注定不会是一节充满艺术的数学课。其次,一个人读不好,就和同事一起读,人多力量大,好多高明的方法是大家一起研读出来的。例了所以数学老师一定要像语文老师学习,下功夫钻研教材,这样就能找到得心应手的方法、行Z冇效的方法,没冇好方法就没冇艺术可谈。教材把握不好,甚至把握偏了
7、,方法越高明,越会南辕北辙,没冇了艺术性,哪里还谈什么冇效性呢?二、理解和尊重学牛的独特感受是实现数学教学艺术必然条件数学教学艺术除了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Z外,要是教学真正成为艺术,还得研究学生。因为教学艺术是师生共同创造、共同完成的,而「L,课堂教学的精彩常常不是因为老师的梢彩设计,而是学牛的深刻感悟和精彩发言。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口袋,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学生是活的。他们不但需要知识而且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肯定和激励。具体到每个人有最需要什么,这就需要老师的观察和理解,需耍和学生进行密切的接触和交流。共性的东西是一致的,即人人需要理解
8、和尊重,没冇理解就没冇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谈不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了。德国教育家笫斯多恵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