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无痕精彩有痕

教学无痕精彩有痕

ID:36339932

大小:75.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09

教学无痕精彩有痕_第1页
教学无痕精彩有痕_第2页
教学无痕精彩有痕_第3页
教学无痕精彩有痕_第4页
教学无痕精彩有痕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无痕精彩有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无痕精彩有痕————读《做创造的教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有感湖塘桥实验小学钱正英随着新课程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所接触和接受,现行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着新课程理念的亮丽火花。一线教师已经逐步理解并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并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践行着。可几次公开教学的亲身实践让我这个有着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也范迷糊。我们的教学在很多情况下是理念与行为的脱节,仍旧是两张皮!如:自主学习还是浮于表面,没有实效;小组学习还是“拉郎配”,没有价值;探究性学习还是过过场,没有效率。因此,如何融合理念与行为,更多关注教学实

2、践操作层面,关注教学细节,关注教学实效,关注教学智慧,才是我们教师如今迫切需要研究学习的课题。假期里我读了《做创造的教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一书,收获颇丰。这本书是结合新课程与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种种现实问题,经过多位专家教研,联合教学,几经讨论和修改而编撰的,启发老师们做得更专业。本书记录了黄爱华,徐斌,吴金根,华应龙,刘德武等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分成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部分来编写,比较全面地涵盖了数学教学领域。他们的课堂充满了师生的灵性和个性,在无痕的教学中,蕴含着精彩的印迹,细细研

3、读后,我收到了很大的启发:一堂灵动的数学课,是这样生成的:一、细研并超越教材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载体的,是教师“使用”教材的过程。那么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就要与教材进行充分的交流,即钻研教材。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要想教得好,全在于运用;要想运用得好全在于吃透,首先我们只有熟悉新课标,吃透新教材,使新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上课时才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才能做到教的轻松、学的愉快。此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所以教师的解读就不应该一味地接受和照搬,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而应该

4、在遵循教材主旨的基础上跳出教材,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紧跟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日常生活的新素材,把它适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把“刻板主义”变成“机智主义”,将“拿来主义”变成“生成主义”。教师教学用书给老师研磨教材和教学起了很大的帮助,可教学用书和教材是一体的,两者的即时性还不够。如教学中有一些例题已经过时,如:纳税问题中国家按照法规要按5%来收取利息税,而通过课前调查发现,现实生活中利息税已经取消了。因此课堂中我给学生说明有关利息税的由来,取消的原因等一些问题时竟然发现孩子们听得比任何时候都认真。我由此

5、受到了一定的启发:教学中我该考虑把学生感兴趣的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展示方式上再新颖些,学生不就给我牢牢吸引住了吗?二、撷取试课中有价值的生成要想上出一堂好课,光一次两次试上是不行的。虽然上课前老师预设了“所有的方法”,可聪明的学生常常不在老师的预料之内。当学生的思考方法不是所谓的“点子”上时,经验不丰富的我往往就会自己先乱了阵脚,总是采取课后处理的方式来解决。若不这样,课堂就会显得拖沓繁琐,来不及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公开课,遇到这种情况时,课堂甚至于会变得沉闷而紧张起来。我曾模仿本书一名师的教学设计在自己班里上课,没有试上,以

6、为预设完美了。结果偏偏还是出现了预料之外的回答,让我顿觉尴尬。因此要上出一堂好课,老师应该通过多次试上,在试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所谓“不在点子”上的回答,让有意义的发现变为有价值的生成,从而磨练出一堂好课。相信,好课的闪光点就在于此。三、关注并把握细节细节,彰显教学的智慧。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少老师都知道。难就难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难在怎样把自己的设计想法有层次地科学地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该书的精彩课堂实录部分给我们拨开云雾。原来细节恰恰是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是教育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育能力的一种诠释。点滴的微末决定着教学的成

7、败,丝毫的细节决定着课堂效率与质量。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能落实到位;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高品味,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把握细节,更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的必由之路。名师的经典课堂无一不是由一个个经典细节构成,细节犹如山上的小洞,但一旦走进去,就别有洞天。比如,特级教师张齐华在上《倍数因数》一课时,一学生提出“36=6×6,为什么老师黑板上只写一个6?”另一个学生回答道“我举得两个6重复,写一个就行了。”张老师评价学生“问得好,答的也好。两个因数一样时,通常只需要写一个就行了,这是数学上的规定”在这里老师的评价让学生知其

8、然也知其所以然。在学生探讨找因数的方法时学生提出不仅可以用乘法来找,还可以用除法来找时,张老师评价道:“两种方法,一乘一除,相得益彰,非常好!”“怎样更符合你的思考习惯,你就怎样写。”这里的评价体现了老师对不同思考方法的包容和接纳,也体现了对学生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