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对部分中药材真伪优劣鉴定

《本草纲目》对部分中药材真伪优劣鉴定

ID:46055293

大小:55.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本草纲目》对部分中药材真伪优劣鉴定_第1页
《本草纲目》对部分中药材真伪优劣鉴定_第2页
《本草纲目》对部分中药材真伪优劣鉴定_第3页
《本草纲目》对部分中药材真伪优劣鉴定_第4页
《本草纲目》对部分中药材真伪优劣鉴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草纲目》对部分中药材真伪优劣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本草纲目》对部分中药材真伪优劣鉴定【摘要】目的:探讨《本草纲目》对中药真伪优劣鉴定的价值;方法:通过不断研习《本草纲目》,结合本人二十多年工作实践体会,进行总结归纳;结果及结论:《本草纲目》是中药鉴定中最可借鉴的古代重要文献。【关键词】本草纲目;中药材;真伪优劣;鉴定【中图分类号】R2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057-1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1]是对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是祖国医药学中一颗灿烂的明珠,给我们的中医药留下了宝贵的查询史料。本文在研习《本草纲目》基础上,以笔者

2、二十多年实践体会,就《本草纲目》对中药材真伪、优劣鉴别价值作些讨论。1直接指出了掺伪,劣品,易混品及识别方法李时珍出身医学世家,从小受到中医药传统文化熏陶,目睹伪、劣药给人民带来的危害,因而《本草纲目》序列第一卷就掇揖了陈嘉谟的伪劣药举列,‘'古坑灰云死龙骨,苜蓿根为土黄英,……枇杷蕊代款冬,驴脚胫作虎骨。”等13味药材混伪存在的情况。在正文每遇有混伪的药材都加以收载。就常见的中药材而言,数量达20多种,如雄黄充丹砂;沙参、桔梗、汤参(人参先浸取汁自啜,再晒干)乱人参;火杨梅伪草豆蔻;车前、旋复根赤土染当紫苑;土茯苓为革❷;枫香杂乳香

3、等等,这不仅给当时人们提供了解中药材混伪品存在方式,也是我们当今判定药材真伪的重要依据。笔者在工作中就见过以汤参冒充红参的事例,其所谓“红参”的性状只是红参质地松泡,角质样不明显,味淡,人参特有的“人参味”稍有。笔者就是根据《本草纲目》有汤参充人参的记载加以鉴别之。在列举混伪品的同时,《本草纲目》还记载了十分简明的药材真伪鉴别的方法。如雄黄虽可充丹砂,但"研细色带黄耳。”就可将两者区别开来;沙参“小小往往热蒸压实以乱人参。”然“沙参体虚无心而味淡。”“……人参体实而味甘,自有余味。"通过对两者质地气味的比较就自然明白。再如,黄竄,苜蓿

4、根常相混。然“苜蓿根坚而脆,黄铁至柔韧,皮微黄褐色,肉中白,此为异耳。"从而区别之。对于两种或多种容易混淆的药材,《本草纲目》也记载其识别方法。如兰草(佩兰)与泽兰是''以茎圆节长,而叶光有岐者为兰草,茎微方,节短而叶有毛者为泽兰。”就将这一直为人们争议的二物分得一清二楚。再如细辛、杜衡、鬼督邮、乃已、徐长卿、白薇、白前等几个当时常混乱不清的药材,他也是根据根、苗、色、味互相存在的差异加以区别。《本草纲目》对这些搀伪、易混药材的文献记载对我们了解和研究药材混乱状况及渊源很有好处,其对相似药材性状差异比较鉴别法颇值得我们借鉴。《本草纲目

5、》也收载了药材质量优劣的标准,甘草“以大径寸而紧纹者为佳。”当归"以秦归头圆尾多紫气香肥润者,各马尾归,最胜他处。而头大尾粗色白坚枯者为❷头归,止宜入发散药。”黄柏“以蜀中出者肉厚色深为佳。”等等这些记载,一直是我们当今区别药材优劣的珍贵文献。2详细地描述了药材的性状特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诸子百家之精华和自己的实践而著成,许多药材性状的获得都是他深入实际,仔细观察和记录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因而,他对药材的原动、植物的形态和性状的叙述较为详细。如矿石类的石蒙石“有青、白二种,以青者为上,坚细而青黑,打开中有白星点,愎后则星黄如秋金。”

6、缩砂仁“状似益智而圆,皮紧厚而皱有粟纹,外有细剌,黄赤色,皮间细子一团,八隔,可四十余粒,如大黍米,外微黑色,内白而香,仁如白蔻仁。”使人能有望文见物之感,并且结果与现实观察解剖砂仁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真是博而繁,详而有要。象这样的胜处,在他的巨著中尚有石膏、三七、白及、肉豆蔻、蛇床子、蒐麻、海马等等。这些详细的叙述,只要问津过《本草纲目》的人,那还有识错之理。3简要地概括了药材的某些识别特征李时珍除了详细地叙述了部分药材性状外,同时也抓住某些药材最有鉴别意义的特征将其概括、生动、形象地描述之,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水银“其状如水似银

7、”;丹参“其根皮丹而肉紫”;玄参“玄,黑色也,其根有腥味”;黄连"其根连珠而色黄”。这不仅知道其名的来历,又使人从形状、❷色、质地上更进一步地认识药材,了解药材。据考现在老药工常用的生动、形象的经验术语许多是来源《本草纲目》的记载或是其语言精炼的升华。如防风“蚯蚓头”;人参“金井玉阑”;大黄“紫地绵纹”;肉豆蔻“内有槟榔纹”;雄黄、牛黄、血竭染(透)指甲称“挂甲”,等等。这些都是以经验鉴别药材真伪、优劣的宝贵财富。4创造和吸收了一些药材的鉴别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除了记载药材形态特征,药材的某一特征外,还创造和收掇根据某一药材固有

8、的特性而做的行之有效的其他鉴别方法。如秦皮"取皮渍水便碧色,书纸看之皆青色,是真”。这表明在古代我国人民已观察到秦皮的荧光现象,并用作鉴别秦皮真伪的依据。蜂蜜“凡试蜜以红火者插入,提出起气是真,起烟是伪。”;熊胆“每以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