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31946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三疑三探”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疑三探”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孔子强调“不愤不启,不烘不发”,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之通而未得之意计非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其意思是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首先造成一种“愤非”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主动地提出疑问,探究解决疑问。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科学的“三疑三探”教学,它是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最人区别,是由以前的教师“满堂教”变成了现在
2、的学生“满堂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也不是以学生为太阳的纯粹发现式,而是在自我探究基础上的主动探究式。这种教学方式,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教学屮的各种因素,使它们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一、巧设疑境,激起兴趣的火花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可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我探究,以此来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欲望。现在每节课只有40分钟,有的教师为了能有多一点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甚至己经放弃了课前
3、导入这一环节,但是,精彩的设疑导入,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快速走进课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而成功导语的设计,则需要教师精心安排和创造。女口,学习人诗人杜甫的《登高》时,课前可激发学生自己搜集有关杜甫的生平、经丿力,使学生深刻了解诗人坎坷的一生、忧国忧民的情怀;然后播放《登高》的配乐朗读,朗诵者苍凉悲壮的诵读,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情震撼;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揣摩诗歌的情感,进一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课堂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又如,在讲解曹操的《短歌行》时,让学生了解
4、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让他们自己去查资料解疑,并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前曹操在船上宴请群臣时高诵此诗时的情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诗人渴慕贤才以求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有声有色、有景有情的情境设置,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课前的精彩设计,会使课堂教学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二、探究想象,让课文“活”起来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因为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
5、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三疑三探”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Z-,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而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学生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学生就不可能进入作者
6、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甜的意蕴。因此,将“探究想象,以诱达思”这股活水注入语文课堂,能使语文课堂处处燃烧着创新的火花。女口,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的笫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來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來,会钮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时,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可让学牛在小组内自己提出疑问,学生提得很精彩: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
7、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探究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等。尽管多数学牛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探究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T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來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
8、,“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探究和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了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乂如,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可请学生自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