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精品]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ID:46026487

大小:6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精品]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1页
[精品]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2页
[精品]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众所周知,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讣学生学习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更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浅谈个人的几点认识: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创新意识学生的好奇心是对新事物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积极思维的内部动力。当这种好奇心转化为

2、对未知的欲望时,学生就可以产生创造思维。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置充满诱惑、悬念、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中探索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我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对学生说:“今天想先让你们来考考老师。”他们一听“考老师”就乐了。我接着说:“同学们只要你说出任意一个多位数,老师便能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如果不信,请同学们在演算本上任意写一个多位数计算好后,再让老师判断”。同学们,有的将信将疑想试一试真假,有的想“难”住老师,

3、于是算呀算,并且争先恐后的发言。结果老师不仅说得很快,而且说得对。惊叹之余,学生心里都装下了一个谜一一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是什么?并迫不及待想解开这个谜。见时机成熟我提出问题:“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话音刚落,有的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但马上有很多同学举数反驳。学生感到很困惑,学生的认知冲突成功被激起了。接着我一句:“特征不在个位的数,那么会藏在哪?”把问题又抛给思维被激活的学生,学生此时探究新知的热情相当高涨,有的找能被3整除的数其他数位上的数字特征;

4、有的把能被3整除的数各位上的数字加一加、减一减、除一除、乘一乘,看能不能被3整除;有的把能被3数的整除的数字随意交换位置组成新的数,再看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通过不断猜想、验证,最终归纳总结出规律。显然,要想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在探究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引导学生多向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多向思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是它的特征,就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不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

5、的方法和窍门。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例如:在六年级总复习吋,我安排了这么一道习题:“某工人要加工2000个零件,4小吋加工了20%。照这样计算,完成任务还需要多少小吋?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学生思维高度活跃得到:解法一:按归一问题的思路,先求出每小时加工的零件数。1、工作量按个数计量:2000X20%二400(件)2000*(400=4)-4=16(小吋)2、工作量用份数表示:20=4二5(份)(100-20)十5二16(小时)3、工作量用分率表示:20%一4二1/20(

6、1-20%)=1/20二16(小时)解法二:按分数应用题思路解答。已知20%的工作量及所需要的时间,先求出完成全部任务的时间。4十20%-4二16(小时)解法三:工作效率一定,则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成正比例。设完成任务还需要x小时,列比例。1、2000X20%二400(个)2000-400二1600(个)1600:x二400:42、(1-20%):x二20%:43、(100-20):x二20:4解得:x二16。一题多解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冃加深了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整体理解知识。况且学生在求异

7、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无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一问多思、一•题多解的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三、肯定学生的奇思异想,提高创新能力打破常规和新颖独特地思考问题的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之一。在解题时,有些学生会在已有解题经验上,通过另辟蹊径、换位思考、发散思维和信息重组得出奇特的、与常规解法不同的解题方法,由于它的思维高出常规解法一大截,超越了教材,超越了教学、甚至超越了教师。一吋令人费解、觉

8、得怪界。但当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会茅塞顿开,不由得拍案称奇。例如:有次,听一位老师教十儿减儿的退位减法,出示例题15-8后,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很快就算出结果并进行汇报。生1:因为7+8二15,所以15-7=8o生2:15-8,我把15分成10和5,10-8=2,2+5=7o生3:15-8,我把8分成3和5,15-5=10,10-3=7o这些算法都是教师预料之中的,教师一一给予肯定,可是当生4说:15-8,我用5-8,不够减,那就用8-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