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如何让品德教学立足生活

[精品]浅谈如何让品德教学立足生活

ID:46026206

大小:51.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精品]浅谈如何让品德教学立足生活_第1页
[精品]浅谈如何让品德教学立足生活_第2页
[精品]浅谈如何让品德教学立足生活_第3页
[精品]浅谈如何让品德教学立足生活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如何让品德教学立足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让品德教学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小泊头镇笫二小学郭炳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品德的教学过程屮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便于学生去感知教学内容,才能良好的完成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5°(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

2、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

3、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徳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教《多样的居民生活》这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采访爷爷、奶奶,了解我们家乡的生活习俗。在上课伊始,我再播放有关世界各地居民的生活习俗的录像,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家乡生活习俗,紧接着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世界各地居民的生活习俗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一层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从而使学生懂得由于地域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俗和信仰。(二)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教学,须让学生用心

4、去经历、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感悟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止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使学生感到孤立无助。如我在教学《身边的法规》一课上,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有哪些法规,这样可以在学生脑中形成这样一个过程和一个结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法规,法规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应时刻遵守并号召大家一起来遵守法规。又如,教学《多彩的世界》这一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场所“寒假生活交流会”,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畅谈发生在自己寒假里故事。在活动中,我注意

5、到学生那里反馈过来的信息并将他们进行分类如:快乐、烦恼、有趣、得意等,并根据这些分类深入展开讨论,让学生共同分享寒假生活的各种体验,使学生对社区生活充满希望。(三)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是怎么才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从而生活屮真正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

6、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不搞“纯而乂纯”的教育。我在上《做守规则的小学牛》这•课吋,先布置学牛在课间自由活动十分钟,喜欢活动什么就活动什么,尽量活动的开心。活动结束后,老师随机采访:“你活动了什么?活动得开心吗?为什么?你愿意以后一直这样活动吗?通过活动学生每人心屮都有了自己的行为标准。但有时学生在认识生活中遭受挫折,例如思品与社会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公共车时不拥挤,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可在现实社会中经常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的人是视而不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我们要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按自己

7、的是非观念去实践一下,你有何感受?人们对你有何评价?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中,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的知识,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总而言之,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纶活对其品徳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立足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