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简论玉蝉的演变及“汉八刀”玉蝉的鉴定

[精品]简论玉蝉的演变及“汉八刀”玉蝉的鉴定

ID:46023432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精品]简论玉蝉的演变及“汉八刀”玉蝉的鉴定_第1页
[精品]简论玉蝉的演变及“汉八刀”玉蝉的鉴定_第2页
[精品]简论玉蝉的演变及“汉八刀”玉蝉的鉴定_第3页
[精品]简论玉蝉的演变及“汉八刀”玉蝉的鉴定_第4页
[精品]简论玉蝉的演变及“汉八刀”玉蝉的鉴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简论玉蝉的演变及“汉八刀”玉蝉的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论玉蝉的演变及“汉八刀”玉蝉的鉴定简论玉蝉的演变及“汉八刀”玉蝉的鉴定蝉,俗称“知了”,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昆虫,但是在古代先民的心目中,它却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古代有大量吟咏蝉的诗篇。西晋文学家陆云在《寒蝉赋・序》中对蝉有如下的赞美:“夫头上有蕤,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常,则其信也;加以冠冕,取其容也/因此,古人用美玉来雕琢玉蝉,寓意着品德高洁,象征着复活与永生。玉蝉是中国古代玉器中常见的器物,按用途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佩蝉,专门佩戴在身上作为装饰或避邪之

2、用,一般在顶部有通天穿;第二类为冠蝉,又称为“貂蝉”,是帽子上的装饰品,一般在腹部或两边有穿孔;第三类为哈蝉,是一种放在死者口中的随葬品,没有穿孔。一、玉蝉的历史演变根据考古发掘,玉蝉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时期。在北方的红山文化、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的遗址中,均发现了一定数量的玉蝉,分布之广可以说遍布大半个中国。石家河文化的玉蝉发现最多,有几十件之多。这些玉蝉形体均较小,长一般仅为2〜3厘米,宽1〜2厘米。有的雕琢得非常精致,完全刻划出蝉的眼睛、头部、嘴巴、尾巴、翅膀等各个部分,身上还刻划纹饰,与

3、自然界中的蝉没有差别(见图1);有的玉蝉则省略了蝉的很多部位,仅仅具备蝉的外形。此外,这些蝉大多有穿孔,有的为钻于一侧的象鼻孔,有的为洞穿身躯的通天孔,都应当为佩戴之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斯台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玉蝉(见图2)与石家河文化的玉蝉差别较大,它长7.98厘米、直径3.4厘米,形体更硕大、更抽象。体型呈圆柱状,头部平圆,隐地凸起一双圆眼,两眼间有道凸棱,上有短阴刻纹,腰背部有两道凸纹,背微弯曲,腹部光素无纹,两侧有一对穿的圆孔。在浙江余杭长命乡雉山村反山良渚文化墓地也出土一件玉蝉(见图3)

4、。该玉蝉长2.2厘米,呈椭圆形,以凹凸的弧线刻划出蝉的眼睛、双翼,线条平滑流畅,对称和谐,腹部有对钻的小孔。综合分析,石家河文化的玉蝉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形态上,在新石器时代玉器品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石家河文化的人们对蝉的深刻认识和寄寓在其中的思想意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代的玉蝉在山东滕州前掌大墓地、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安阳殷墟妇好墓等地均有发现。玉蝉一般呈扁圆形,中间稍厚,头部平齐,有的嘴尖而突出;两只微鼓的大圆眼位于头部两侧,还有的刻在头部轮廓线内;翅膀较简单,仅用阴线稍作表现;腹部一般光素无纹,少数

5、用弧线表示腹部。穿孔一般为首尾贯通的通天穿,也有的在嘴部钻孔。比如山东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的一件玉蝉(见图4),长3.1厘米、宽1〜1.4厘米,作俯卧状,嘴尖突出,两侧圆眼微鼓,颈部刻两条平行线,背部用弧线刻划岀翅膀,腹部到尾部刻有五道弦纹。周代的玉蝉头部较宽,尾端略尖,整体近似二角形,眼睛微微鼓突,双翅合拢,或光素无纹或者用阴线雕刻出简单的纹饰,一般均有穿孔。例如,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出土的一件玉蝉(见图5),长3.9厘米、宽2.3厘米,头部较宽,两眼突出,颈部有两道平行线,平行线内又垂直刻有四道直线,双翅合拢,翅膀上

6、阴刻简单纹饰,头尾两端有斜穿孔通于腹部。汉代是玉蝉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精美。汉代玉蝉从形态上来分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形象简约,仅仅雕琢出蝉的外形和一些基本特征,一般为素面或用简单阴线勾勒。例如,南昌市老福山汉墓所出玉蝉(见图6)。该玉蝉通体光素,仅在眼睛和背部阴刻三刀使其略具蝉的外形。第二类:“汉八刀”玉蝉,用简单犀利的刀法勾勒出蝉的外形,雕工刚劲有力,这类玉蝉数量最多。第三类:具象形玉蝉,这类玉蝉采用圆雕和阴刻相结合的方法,描绘了非常逼真的蝉形,极其少见。例如,江苏省铜山县拾屯苏山头汉墓出土的一只玉

7、蝉(见图7)。该玉蝉长3.2厘米,双目突出,颈部有一道绞丝纹,翅膀上采用游丝毛雕的T艺阴刻岀羽脉纹,双翅收拢成尖状,形体饱满,活似一只自然界屮的鸣蝉。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社会动荡,是玉器发展的衰落期,玉器的质地、种类和工艺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一时期的玉蝉形态与汉代相比变化不大,但是已经没有那种刚劲、生猛的神韵。比如,南京光华门外石门坎东晋墓出土的一件玉蝉(见图8)。该玉蝉在外形上跟汉代玉蝉很相似,但已经不如汉蝉刀法犀利,棱角分明,仅仅具有“汉八刀”的遗韵。魏晋南北朝以后,玉蝉并不多见,到冃前为止,还未见隋唐时

8、期的玉蝉出土。宋代社会经济十分繁荣,玉器的使用已经不局限于统治阶层,而为各阶层所接受,并逐渐商品化。受到当吋社会崇古Z风的影响,宋代玉器仿古之风盛行。宋代的玉蝉多仿汉代玉蝉,本朝特征并不明显。玉蝉的身体变得短而宽,双翅分得很开,翅尖和尾巴磨成圆角,没有了扎手感;阴刻线条深而粗,刀法软弱无力,不见锋,边缘没有棱角,有毛刀和崩裂现象(见图9)。总体來看,宋代玉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