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03190
大小:7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0
《谈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与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与治疗■教育心理学论文谈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与治疗毛艳莉摘要: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一种行为模式,侧重于互联网使用给用户心理与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本文根据Davis提出的认知■行为模式,对网络成瘾的形成因素包括心理病原、情景线索、社会支持、不恰当的认知等进行分析,进而来探讨治疗网络成瘾的认知行为疗法。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认知一行为模式互联网正在成为个体与社会发展的一个载体。许多事实表明,适当的互联网使用可以对人的心理行为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过多地卷入互联网或者形成网络成瘾可能弓I起个体在时间管理、人际交往或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青
2、少年现已是互联网使用的重要群体,很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已经深深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他们一方面需要适应网络化的信息社会,另一方面又必须承载互联网使用带给自身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日益融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的积极影响日益明显,但互联网给青少年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也逐渐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1.网络成瘾及其认知一行为模式1.1网络成瘾的定义最早提出网络成瘾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Young(1995),她认为过度沉迷于网络、岀现戒断反应、控制冲动能力降低、忍耐性、无法停止使用网络是不健康上网行为的特征。我国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3、的雷虏等人认为网络成瘾可以定义为:用户上网达到一定的时间量后反复使用互联网,其认知功能、情绪情感功能以及行为活动,甚至生理活动,偏离现实生活,受到严重伤害,但仍然不能减少或停止使用互联网。1.2网络成瘾的认知一行为模式为了说明网络成瘾的原因,Davis提岀了认知一行为模型。他指出网络成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由病原、发展、结果三部分组成。不正常的行为(如网络成瘾)是个体自身的特点(即心理病原)和生活事件(即情景线索)共同作用的结果。[1]在生活事件或网络成瘾症状的压力源岀现的情况下,个体发现在互联网上不但可以逃避生活事件和压力源,还可以满足其他的
4、需要,得到快乐的体验。这些经验是网络成瘾发展过程中的催化剂,对网络成瘾的发展起着强化作用。在逐渐频繁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形成关注自我和关注世界的不恰当认知,如沉思型认知模式、自我意识感、低自我价值感z最终导致了网络成瘾的发生。即不恰当认知才是网络成瘾症状发生的关键。如果此时还缺乏社会支持,会加剧网络成瘾。1.网络成瘾的形成因素从Davis的认知一行为模式中,可以看岀有以下几个因素会影响网络成瘾的形成:心理病原(如人格特质1情景线索(教养方式、生活事件1社会支持、不恰当认知。2.1心理病原事件的产生、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结果,内因是根本原因,外因通
5、过内因起作用。网络成瘾是不是也可能存在着某些易感人群和易感素质呢?根据Davis的认知-行为模式,发现其中的心理病原主要指个体的心理素质,如抑郁、社会焦虑、物质依赖等。这一观点也被其他硏究所支持,如美国心理学者Young(1998)则发现过低的自尊心是促成网络成瘾的原因之一。[2]国内的张晓阳(2003)研究表明,城市青少年中网络成瘾者与某些人格特质相关,这些倾向包括:忧虑性高、自律性差、情绪化、支配欲高、高警觉、抑郁、外向、焦虑。[3]那么,以上研究指出的这些特质为什么和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较高的相关呢?仔细分析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原因可能有以下几
6、点:第一,青少年自我实现的需要受阻,易导致焦虑、抑郁。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老师和家长自觉或不自觉的把他们所承受的压力都投射到学生身上,要求其自我实现,同时却把自我实现的体验只限于学习成绩。青少年把这种外在的标准内化为对自己的要求:我要取得好成绩。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一直保持优秀的人是少数,很多人常常会体验到挫败感。而网络游戏的高技巧性、复杂性仅靠长时间、多次的练习就可以克服,使青少年获得在现实生活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力量感和自尊感。第二,张扬个性的需求。网络的匿名性带来的多种身份感,可以使青少年卸掉伪装,肆意宣泄人们潜在的攻击、愤怒乃至仇恨的
7、情绪,展示自己人格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表现的一面,使自我充分的张扬。第三,青春期性心理的不成熟易形成网络依赖。青少年性开始发育并走向成熟,性生理功能的发展自然会产生性的冲动和欲望,但因缺乏科学性教育的引导,他们不能从有效途径接受科学的性知识和心理调节的方法,而容易在网络中寻求感官刺激,从而导致依赖。2.2情景线索情景线索是网络成瘾岀现的压力源,它可能是长时间不良的环境,也可能是突然出现的生活事件。2.2.1教养方式家庭是每个孩子走向社会的港口,家庭环境是影响个体心理品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集中表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教养方式上。和外国的父母相比,中国
8、父母潜意识中更倾向把子女视为自己的私有物和附属品,从而对子女进行更为明显的操纵,控制和惩罚性;同时,中国父母侧重用严厉的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