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98872
大小:6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0
《试论古典诗词中的“月”隐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古典诗词中的“月”隐喻摘要:隐喻作为人类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人类认知世界,特别是认知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方式。木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从爱情、人、悲、相思、时间五方面来探讨古诗词中月的隐喻意义。关键词:古典诗词、月、隐喻一、引言隐喻是一种神奇的语言现象,它以巨大的潜能影响我们的思维,唤起我们的联想。更重要的是,隐喻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即不同文化中的语言使用者都能运用隐喻化思维,理解和创造隐喻化语言。隐喻并非简单地用一个名词对某一事物进行类比,它还包含了对
2、类比事物之间的体验与分析,不仅要找出两者之间类同之处,还耍借助人们对隐喻事物的现有理解,通过我们已经熟悉的活动,将两者联系起来,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新事物。换句话说,隐喻就是一种以抽象的意象图式为基础的映射,从一个比较熟悉的、具体的、易于理解的喻体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抽象的、较难理解的本体,借此创立关联,以达到认知的目的。因此,隐喻是语言变化的触媒,没冇隐喻思维,语言则将失去其原初的木质。而语言作为思维的一种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具有隐喻性的。“月”作为一种隐喻体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它通常用來映射
3、古人的各种情感。在中国浩瀚的古代诗词中,写月之作数不胜数。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分析探讨古诗词中月的隐喻意义。二、古诗词中的“月”隐喻分析“月”自古以来在屮国人心屮就冇着特殊意义,贯穿屮国文学史的意象。有不计其数的与月有关的诗词至今仍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李白《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相思、无论离别、无论相聚,无论孤寂、月的周而复始、
4、亘古长存,都给“月”披上了浪漫的神秘色彩,都给人深邃的思考与凄美的感受。1、爱情是月“月”富有朦胧浪漫的气息,又有缥缈神秘的色彩,“月”营造出了一种柔情蜜意、卿卿我我的温薜氛闱。同时,月亮的皎洁无瑕,亘古长存同样也可以用来表示爱情的天长地久、坚贞不渝。轻柔而敏感的爱情跟“月”一样令人感觉美好而充满向往,这在古诗词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是浪漫而惬意的约会。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亦是如此。张先《诉衷情九“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
5、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全词用花、月意象贯串而成,体现了男女主人公不甘屈服于邪恶势力的美好爱情,表现出不幸命运中一对情侣的爱深刻骨,通过对一段遭遇挫折爱情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対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时也体现出词人希望有情人永不分离的美好愿望。“花前月下”、“花好月圆”早已成为爱情的代称。“月亮代表我的心”是每个屮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月下老人”是神话传说屮掌管婚姻的神,这也是月所具有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含义。“月下书”或“月书”特指人间的婚姻帐簿,月下老人便是
6、照着月书拿着红丝线来拴住世间有情男女。2、女子是月在认知语言学中,拟人也是一种隐喻的表现形式。Lackoff和Johnson指出,拟人是一系列的隐喻,它把每一处人的特点隐喻为不同的对象。所以,拟人就是将物隐喻为人,让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去理解人的某一方面特质。“月”像一个婉约的女子充满阴柔之美,“月”皎洁美丽,经常被隐喻为貌美的女子。所以,古诗词屮冇许多用“月”刻画美女的句子。例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月光为少女布置出幽美的环境;幽美的环境衬出少女的美丽。诗人借月光皎涪之美形容女子
7、之美。晏殊《浣溪沙》:“鬓弹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作者用“月”和“霞”来隐喻女子的眉和脸,生动地描绘出此女子的娇艳美丽。如今,我们仍用“闭月羞花”、“花容月貌”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娇艳。用月隐喻女子已成为古诗词中不可或缺的意象。3、悲是月“悲”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表达人们的情感,当人们试图理解这一种抽象概念时,诗人们经常借助月的阴晴圆缺來表达人的悲欢离合。“月”常用来表达思乡、离愁别绪以及孤寂凄凉的感情。⑴表“离愁别绪”白居易《琵琶行庆“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离别总令人觉得格外心酸,作者感
8、觉连浸在沽茫江水中的月亮都变得惨淡,借月表达不忍离去的心情。张先《木兰花九“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两人在一起时即使花残、月缺,在二人眼中也是美的、满的。但等到真正花开、月圆时分,情人却已分离。讣人不禁感叹离别的心酸。⑵表“孤寂凄清”杜甫《江汉》:“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表面上描写眼前的自然景物,实际上则是诗人心境的自我写照,自己就像那一片浮云飘荡天际,亦像长夜的月亮孤单无依。流露出诗人无法排解的孤独、寂寞的心情。李煜《虞美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