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98176
大小:7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0
《试论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的思考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原因解决对策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而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的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的解决也日益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对策进行思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关注高校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结构性失业问题的思考,成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突破口。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标准,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其实质是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
2、合进行社会财富的创造,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浪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失业主要有三种类型: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其中结构性失业是我探讨高校毕业生失业现状及相关问题的主要关联点。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00年各类高校待就业毕业生为30万左右,2001年为34.5万,2002年为51.2万,2003年为67.67万,2004年约为70万,2005年约为100万,2006年约为124万,2007年约为120万。200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有高校毕业生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2010年高校毕业生
3、人数达到630万,加上2009年300多万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在2010年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千万人。在经济学中结构性失业这样定义: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或者说是高校毕业生的失业问题,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而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也成为所有问题
4、中的核心问题。一、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成因分析(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不正确。新结构主义社会学家皮奥里的双元结构论把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具有工资高、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安全性好、管理过程规范、升迁机会多等特征;二级市场工资低、工作条件较差、就业不稳定、管理粗暴、没有升迁机会。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争相选择工资高、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安全性好、升迁机会多的工作岗位,从择业单位来看,高校毕业生大多数都选择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公司等单位,但这些单位需要的人才有限,相反一些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却需求大量人才,而大学生却不愿去选择这些单位就业。我国高
5、等教育大众化改革,改变了过去精英教育的模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精英定位应该向大众化定位转变,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根据市场的需求转变就业观念,但是在这一点高校毕业生却做得不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失业的重要的主观因素,就业观念方面的偏差是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二)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发展需求的脱节。在2006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许智宏教授曾经指出:“目前,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普遍雷同,特色越来越弱化,不少专业脱离实际,甚至即便没有办学条件也要跟风开设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虽然造成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很多,但高校专
6、业设置的僵化,以及专业调整机制的刻板与毕业生就业市场化要求之间的矛盾则是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虽然许多高校学科专业的拥有量很多,但是基本处于“你有我有,你无我无”的专业结构趋同状况,分化与特色欠缺。尤其是一些准入门槛较低的专业,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但学校的水平不一样,开设专业质量也不一样,使得这类专业学生数量上过量,质量上参差不齐,加重毕业生就业的负担。大学教育内容与大学就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即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造成高校出口与社会入口对接不流畅,时常发生梗塞。因而,实际能力与实践操作之间的结构性差异在大学生就业中显得甚为突出。而课程设置模式的僵化,
7、课程调整模式的刻板,使得高校课程教育内容不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社会发展要求的变化而变化,使得高校毕业生知识水平与操作能力与社会脱节,进一步加重了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三)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变动与高校培养模式滞后的矛盾。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只有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的前提下,社会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又必然带来劳动力结构和知识技能结构的相应调整,引起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