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属植物分类和育种研究概述

薄荷属植物分类和育种研究概述

ID:45983596

大小:8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19

薄荷属植物分类和育种研究概述_第1页
薄荷属植物分类和育种研究概述_第2页
薄荷属植物分类和育种研究概述_第3页
薄荷属植物分类和育种研究概述_第4页
薄荷属植物分类和育种研究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薄荷属植物分类和育种研究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薄荷属植物分类和育种研究概述作者:房海灵,刘艳,梁呈元,李维林【关键词】薄荷属植物;分类;育种;综述唇形科薄荷属(MenthaL.)植物是一类用途广泛的中药材,也是世界上三大香料之一。作为大宗常用中药材,仅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含有薄荷药材及其素油、薄荷脑的常用中成药多达45种[1]。从薄荷属植物茎、叶中提取的薄荷油、椒样薄荷油、留兰香油及其经加工后得到的薄荷脑等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香料、烟草等工业。薄荷属植物由于分布广泛,且多型性及种间杂交现象严重,所以在系统分类

2、方面比较混乱。薄荷属植物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育种工作一直倍受重视,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现就国内外对薄荷属植物分类和育种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以期为薄荷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1分类研究薄荷属是林奈于1753年建立的,当时记载有13种,以后由于细分及新增加的种数,使本属植物见诸报道的约有30种(Species)和140多个变种(Varieties)o本属的起源可能是在欧洲地中海地区,因为其原始类群多分布在这些地区,如二倍体(2n=24)的欧薄荷MenthalongifoliaLinn

3、.,M.suaveolensEhrh.等。该局植物很可能是在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时,由欧洲经西伯利亚、新疆、喜马拉雅三条路线进入我国[2]。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薄荷属植物有12种,其中5种为野生种,7种为引进栽培种(见表1),野生种中有2个种尚有较大争议。表1中国薄荷属植物的种类及其分布状况栽培据记载,我国薄荷属野生种尚有:狭叶薄荷M.sachalinensisf.arguta(Kitagwa)Y.C.Chu,分布在大兴安岭博克图一带[3];大薄彳苛M.verticillatavar.turezan

4、noviBriq.,分布于黑龙江上游的四大了克地区[4],但尚未采到这种标本。我国台湾有一种称薄荷或单列萼薄荷M.canadensisL.[5]。刘氏[6]发现了四川薄荷属一新变种一一西昌野薄荷MenthacanadensisLinn.var.retrorsnj.L.Liu,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通常倒生,花冠较小,长3.5mm,雄蕊短,内藏,长0.5mmo1.1形态解剖学研究杨氏等[7]对薄荷属4个种类叶和茎的解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对叶主脉横切部的观察发现,辣薄荷、薄荷和水薄荷中,叶上下表皮凹陷处着

5、生腺鳞。对茎中部横切面的观察发现,辣薄荷有时见气孔,偶有非腺毛、腺毛或腺鳞,角隅厚角组织发达,细胞间隙明显,维管束外韧型,外侧少见纤维,橙皮昔结晶未见;而唇萼薄荷及水薄荷皮层的细胞间隙大而多,薄荷和唇萼薄荷维营朿外侧无纤维,而水薄荷维管朿外侧有木化的纤维群或单个纤维,其老茎皮层中还具有石细胞。另外,小坚果表面纹饰等特征都具有鉴别意义oAmelunxen[8]发现,胡椒薄荷的头状腺毛中有一个非常小的角质层下间隙,同时在细胞质与细胞壁之间形成一个明显的质外体空间。1.2鞄粉学研究俞氏等[9]研究认为,花粉形态

6、特征对薄荷属的系统分类及种质资源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唇形科植物花粉的萌发沟一般为3~6沟,本科中较原始的Ajugoideae亚科植物的花粉萌发沟人多为3沟或4沟[10]。而薄荷属植物花粉以6沟为主,尚有8沟及12沟者,这说明薄荷属在唇形科中应处于较进化地位。另外,欧薄荷、唇萼薄荷与其他种的花粉有显著差异,易区分。欧薄荷是二倍体(2n=24),—般认为,在属内的位置较原始,该种的花粉比其他种的花粉小近1倍,花粉表面为细网状纹饰。唇萼薄荷的花粉形态也与其他6种植物有显著不同。杨氏等[7]研究发现,水薄荷的花

7、粉粒顶部表面隆起,相互交织呈蜂窝状,蜂窝内有皱褶,中部表面隆起,交织成波状皱褶条纹。1・3化学分类学研究俞氏等[11]研究分析了东北地区野生薄荷的化学成分,认为薄荷挥发油主成分变异较大,在不同产地所取样品分别属于不同的化学型:沈阳地区的样品属于B-漩烯-柠檬烯型,哈尔滨地区的样品属于薄荷酮-二氢香芹酗型,加格达奇地区的样品属于芳樟醇型。从薄荷属单祜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来看,东北薄荷的主成分均为杂交后产物,故认为是杂交种,其油屮不含薄荷醇。俞氏等[12]采集新疆不同地区的亚洲薄荷,结果发现存在2个化学型,样品

8、I主成分为氧化胡椒酮和氧化胡椒烯酮,样品II主成分除上述2种外,还含有胡薄荷酮和薄荷酮。Sharipova等[13]报道,哈萨克斯坦4个地区的亚洲薄荷也有2个化学型存在,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样品中氧化胡椒烯酮的含量降低而薄荷酮的含量增高oTucker[14]将薄荷归纳整理为9个主要化学型,并认为欧洲的薄荷中最常见的化学型是3-辛酮(3-octanone)>3-辛醇(3-octano1)或3-乙酸辛醇酯(3-octylacet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