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转基因育种概述

植物转基因育种概述

ID:12900971

大小:3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植物转基因育种概述_第1页
植物转基因育种概述_第2页
植物转基因育种概述_第3页
植物转基因育种概述_第4页
植物转基因育种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植物转基因育种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植物转基因育种概述http://www.zhiwutong.com        来源:中学生物学  作者:李志翔  日期:2007-10-1   为了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作物新品种,需将一种植物的优良遗传性状转移到另一种植物体中。若采用传统的杂交育种法进行随机筛选或通过组织培养、理化诱变、细胞融合等方法定向筛选优良性状培育新品种,其盲目性较大,筛选效率低,又有明显的种属界限而产生一定的生殖障碍,成功率不高。目前发展起来的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则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难题。通过特定目的基因的定向转移,其遗传变异频

2、率比自发突变高出102~104倍,选择效率高,大大地避免了盲目性;又由于基因来源广泛,打破了种属界限,可以克服杂交育种过程中的生殖障碍,成功率提高。因此,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已成为作物遗传育种的有效新途径,倍受重视。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定向转移基因后获得的植物,称为转基因植物。  自1983年世界上首次成功获得第一株转基因植物以来,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作物品质改良、抗病性、抗虫性、抗病毒性、抗除草剂、杂种优势的利用等方面。迄今,全世界至少有300多种基因(性状)用于转化植物、微生物和动物。许多转基因产品已陆

3、续投放全球市场,经济效益显著。    1抗病毒转基因植物    植物病毒病是我国农业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对我国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果树蔬菜均造成严重危害,经济损失巨大,但迄今缺少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目前人们已经可以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获得抗病毒转基因植物,以控制植物病毒的危害。其原理是:  一是利用植物生物技术,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或卫星RNA基因转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并获得转基因植株。这些植株叶片细胞中就会有病毒外壳蛋白或卫星RNA的表达和积累,就能够抑制相应的侵染病毒的RNA复制,从而可以减弱病毒病

4、的症状或推迟病毒病发生时间,即具有一定的抗病毒能力。二是将病毒的反义RNA的相应DNA序列重组到植物的基因组里,使其合成反义的RNA。当植物被相应的病毒感染时,病毒的mRNA就可能与植物细胞中合成、积累的病毒反义RNA结合而无法反向复制和转录,从而控制病毒对植物的危害。  1.1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转基因植物  烟草花叶病毒(TMV)是一种RNA病毒,由单链RNA及外壳蛋白组成。研究证明,TMV侵染植物后,其外壳蛋白具有抑制新侵染相应病毒释放mRNA的作用。目前已成功地将TMV外壳蛋白基因转入到烟草细胞中,表达

5、了病毒蛋白并对该病毒产生了抗性。  1.2抗黄瓜花叶病毒转基因植物  黄瓜花叶病毒(CMV)对农作物危害极为严重,可侵染上千种植物。目前人们已成功地将CMV的卫星RNA基因转入到烟草、辣椒、甜瓜、番茄和矮牵牛等植物中,在植物体内合成、累积的卫星RNA,可以抑制相应的病毒RNA的复制,能显著减轻病毒的危害。  此外,人们还培育出了抗苜蓿花叶病毒(AMV)、抗烟草环斑病毒(TobRV)的转基因植物,抗病毒效应都非常显著。    2抗虫转基因植物    农业生产上传统的防治害虫方法,主要是化学药剂防治,有较好的效

6、果,但污染环境。另外,人们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Bt)毒蛋白制剂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有一定的效果,但不稳定。现在人们采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转到作物中,获得抗虫的转基因植物,抗虫效果显著。目前转移的抗虫基因主要是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分离出来的毒蛋白基因,这些毒蛋白具有很强的杀虫专一性,对部分有益昆虫、动物及人类没有毒害作用。其次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其杀虫谱比较广泛。  2.1转Bt毒蛋白基因植物  Bt毒蛋白是Bt在形成芽孢时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可特异性地杀死鳞翅目昆虫。这是因为它在昆虫消化道内的碱性条件下

7、,降解成为活性多肽并造成昆虫消化道损伤,从而导致昆虫死亡。人们已经克隆了编码这些毒蛋白的基因,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后,转入到作物细胞基因组中,迄今已获得了抗虫的转基因烟草、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水稻等作物新品种。然而Bt毒蛋白杀虫谱较窄,而Bt以色列变种毒蛋白则具有抗同翅目昆虫的作用。最近,德国科学家还分离出了抗鞘翅目昆虫Bt变株,从而扩展了毒蛋白基因的应用范围。我国的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和开发进展迅速,是继美国之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个国家,已审定10多个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数百万公顷,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使

8、用量和农药中毒事故及环境污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同时还带动了抗虫转基因水稻、玉米、杨树等生物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2.2转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植物  近些年来,人们还从植物体内分离出了一种防御害虫危害的蛋白酶抑制剂——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Ⅰ)的基因,其表达产物被昆虫吞食后,CpTI就会抑制昆虫的消化酶,使其不能分解植物蛋白,从而影响昆虫对作物的消化吸收,最终导致其死亡。目前,CpT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