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与主体间性SocialCognitionandIntersubjectivity

社会认知与主体间性SocialCognitionandIntersubjectivity

ID:45978536

大小:7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社会认知与主体间性SocialCognitionandIntersubjectivity_第1页
社会认知与主体间性SocialCognitionandIntersubjectivity_第2页
社会认知与主体间性SocialCognitionandIntersubjectivity_第3页
社会认知与主体间性SocialCognitionandIntersubjectivity_第4页
社会认知与主体间性SocialCognitionandIntersubjectivity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认知与主体间性SocialCognitionandIntersubjectivity》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认知与主体间性SocialCognitionandtersubjectivity-[转载]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住明httD://l-iing.blogbus.com/logs/45469397.html■•社会认知与主体间性SocialCognitionandIntersubjectivity从主体性的视角而言,认知是人类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客观世界可划分为物理世界(physicalworld)和社会世界(socialworld)。社会认知(socialcognition

2、)是认知的一个属概念(sub-conception),指的是对社会世界的认知,其对应概念是非社会认知(nonsocialcognition)或称物理认知(physicalcognition)〔1]。社会认知的两个心理学本质特征是,(甲)认知对象的社会客观性,或者说社会认知是人对社会性事件的认知加工,(乙)人的社会认知对其社会行为的调节作用。由此出发,社会认知可如是界说——社会认知是指人对社会性客体之间的关系,如人、人际关系、社会群体、自我、社会角色、社会规范等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I'可的关系的理解和推

3、断£21。社会认知是人类作为高智能的社会型物种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心理学特征,而人类之理性也正源于此。社会认知体现了人类从演化中获得的神经性功能。最初,科学家在灵长目中的印度獗猴的大脑里发现了镜像神经元(mirrorneuron),这类神经元表现出如下特点,如果看到非同类的行动,神经元不会被启动;一旦看到同类的动作,神经元就被启动,于是獗猴开始模仿它的同类的动作,而模仿则是认知过程的开端(汪丁丁,2005b:26)o其后,Gallese,etal.(1996)以及Rizzolatti,etal.(1996)在人的大脑皮

4、层前运动区(pre-motorcortex)也发现了镜像神经元,其特征是“当这些神经元中的某一部分变得活跃起来,就会发生某个特定行为的内部复制(internalcopy)o这种复制可能会用于两个目的:(1)对旨在实现目标的行动进行计划并加以实施,或(2)对由另一个个体实施的行动进行辨别。行动识别是以被观察到的行动及其內部运动复制之间的对应为基础的”回。随着人类演化过程中大脑容量的增加,大脑中镜像神经元的数量也成比例地增长£41。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最终奠定了“他心理论(TheoryofMind)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所谓“他

5、心理论”,是指我们在解释和预测他者的行为的时候,具有把他者的行为归结于其身上独立心智的能力,也就是承认有独立于自己的心智,换言之,就是在认知中假设他者也有意识,这种能力来源于镜像神经元回。他心理论假设动物先天就有能力模仿他者的动作并从模仿中逐渐具有了推测他者意向的能力,后者则是社会认知能力的开端(汪丁丁,2005b:31)。正如前文所述,模仿是制度得以在群体内SZ制和遗传的重要途径,因为模仿通过将私人体验转换为他者甚至群体的体验而传递了社会认知的意义识别。这样在群体内认知就获得了一致的可能,并且由此生发的语言表达和行为

6、方式也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趙同,于是个体从群体中获取可标志群体特征的语言和行为,而群体通过其个体运用上述语言和行为对外标志自己,那么个体就収得了群体的身份认同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也应该可以倒推过來理解,个体的社会认知提示了収得群体的身份认同的途径,他们才选择模仿。我们更深一步的思索,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个体才会从被动不认知转向主动不认识。社会认知密切依赖于个体自身的社会体验,而无论这种体验来自行为模仿还是自主尝试,关健在于他心想象力体验到已被群体认可的范式。发展心理学家DeborahFein(1973)研究儿童物理认知与社

7、会认知的认知发展的差异问题时,发现7岁的儿童已能把具体因果关系的社会事件与无因果关系的社会事件区分开来,但对物理事件的因杲关系,儿童只有到达伯岁才能予以正确的区分。Fein对这种差异的原因的解释是,儿童之所以对社会事件的因果关系的认知早于对物理事件的因果关系的认知,不仅是因为儿童对社会事件的规则的学习早于对物理事件的规则的学习,更主要的还在于儿童经常接触社会规则并经常违背这些规则,因而能够把有因果关系的社会事件跟无因果关系的社会事件区别开来。但在物理事件中,由于儿童极少能够违背物理事件的因果关系,因此,他把具有因果关系

8、的物理事件跟不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区分开來的能力的发展便落后于对社会事件的因果关系的认知发展£Z1。MartinHoffman(1981)进一步指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早于物理认知,是因为儿童不仅观察而且时常体验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事例,当他以某些方式做出行为时,会得到奖酬,而以另外一些方式行为吋,则受到惩罚,换言之,儿童对他人对其反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