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习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浅谈预习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ID:45978171

大小: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预习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_第1页
浅谈预习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_第2页
浅谈预习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_第3页
浅谈预习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_第4页
浅谈预习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预习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预习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摘要]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在当代学习背景下,缺乏的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预习习惯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预习的形式如何,预习后课堂按怎样的教学模式进行建构,这都是笔者在本文中想要论述的问题,也希望通过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词]预习;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

2、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牛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木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自主学习除了表现为课堂上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求外,课外的合理预习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在语文学科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预习经验,如何迁移到数学学科进行类化,很好地为数学课堂服务,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谈谈学牛预习能力培养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思考1.数学预习如何渗透数学预习是否只是让学生回家阅读教学内容呢?因为数学学科和语文学科的性

3、质不同,单纯地把教学内容给学生,讣学生进行预习,他们可能只是浮于表面进行欣赏或对结论进行记忆,对课堂教学并没有任何帮助,学生也不易养成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为改善学生没有目的性浏览的习惯,我给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引领下尝试预习,但这样的效果其微.经过一番思考和尝试后,我把学习固定为一种形式一一预习单.在预习单中放入学生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以及课前的准备,同时不同领域固定不同的模式,类似的内容也以相似的问题给予解决.长此以往,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也能像语文预习一样,不同的领域选择正确的方式进行.2.预习后课堂

4、怎样操作有了预习的基础后,我们怎样更好地结合预习的经验展开课堂教学呢?其实,在预习背景下进行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对数学教学注入一种新的能量,引领课堂走向另外一种成功.而我也希望自己精心设置的预习单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冇效运用,服务于课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预习这种自主学习后的快乐.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还是不能对这两方面进行很好地结合,课堂上还是呈现出反馈预习后自主教学的现象.久而久之,对于预习,学生也产生了一种怀疑:预习对课堂没有帮助,还有预习的必要吗?■点拨以上问题困扰了笔者很久,但因为一节课,忽

5、有了启发.课堂再现:圆柱的体积前提:学生已经对本课按照预习单进行了全面预习,也完全记住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底面积x咼.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并用一定的数学形式让学生意识到这三种立体图形等底等高.学生通过六年级上册的学习,U经明确等底等高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因为它们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进行解决.师:你们已经知道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相等,那圆柱呢?生:也和它们的体积相等,因为它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的.师:底面积乘高只是同学们的一种猜测,到底对不对,还需要验证.(教师板书:底面积X高?摇猜测?摇验证

6、)作为听者,总感觉有些奇怪,如果学生没有预习,的确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产生的想法,可以视为“猜测”,但现在学生已经经过预习,明确这就是结论,圆柱的休积就是用底面积乘高來计算,如果教师还做这样的定位,学生不会觉得不服吗?而且这样的课堂还是以学生为主吗?还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的吗?就学生已知的结论出发,这节课我们怎样进行下去,怎样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圆柱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来的?试想在以上情境的想法下,笔者认为可以进行如下改进.1.变“猜测”为“反问”学生预习时总有这样的心理:这节课教学什么?有结论吗?结论

7、是什么?我们只要记住结论就己经达到预习的目的了.即使是预习单,他们也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对结论的摘抄上,而忽略结论的形成过程.本课中学生已经有了结论,自然可以反问学生:你知道这个公式是怎样得来的吗?当学生进行解释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操作来进行说明.“反问”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教学手段,把问题问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得到更多的共鸣.2.变“验证”为“预习再现”学生没能在这块进行针对性地预习,所以不能很快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时我们教师不必急于演示和引导,可带领学生结合问题进行重新预习,理解书上体积计算公式的得出过程,

8、还可以借助学具模仿操作.在这种形式下,能很好地指导学生预习的方式和关注度,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为学生的预习指名方向.只有真正还给学生的课堂才是好课堂.■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在评课当中我与同事进行了互动交流,大家认为这样的形式是可行的,希望能通过其他班级的教学进行验证.带着同事的鼓励,我进入课堂.课堂再现(基于以上思考后的教学):圆柱的体积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