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古诗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ID:45967985

大小:315.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11-19

古诗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_第1页
古诗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_第2页
古诗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_第3页
古诗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_第4页
古诗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古诗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郓城一中李召峰复习原则二轮复习有一轮复习的基础,不必贪多求全,对于已掌握的知识、能力,可以少花费甚至不花费时间和精力,而是针对弱项,有重点地复习,专攻某一点或某几点,找出知识上的“缺漏”和能力上的不足,强化弱项。我们认为,有针对性的复习才是最有效的复习。名句名篇这个阶段记忆和背诵常识名句,从复习的时段上看是最佳阶段。第一轮的复习已有部分开始遗忘,及时复习巩固,可以起到强化记忆、加深印象的作用。这个阶段背诵记忆的内容,应作为重点来抓。三套教材相同篇目文言文13篇劝学、师说、赤

2、壁赋六国论、阿房宫赋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滕王阁序陈情表、项脊轩志、兰亭集序、逍遥游、古诗相同篇目18篇必修二、四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琵琶行蜀道难登高锦瑟雨霖铃声声慢选修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旅夜书怀春江花月夜定风波(莫听穿林)醉花阴(薄雾浓云)苏幕遮(燎沉香)燕歌行水龙吟(楚天千里)扬州慢(淮左名都)山东名句名篇考查统计年份考查共有篇目2007琵琶行、兰亭集序、登高、锦瑟、滕王阁序、京口北固亭怀古2008将进酒、春江花月夜、醉花阴、劝学、六国论、琵琶行2009声声慢、锦瑟、赤壁赋、劝学滕

3、王阁序2010登高、京口北固亭怀古、琵琶行、师说、陈情表20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锦瑟》《荀子·劝学》山东名句名篇考查统计年份考查《论语》考查《诗经》2007见贤思齐焉…2008敏而好学……知我者谓我心忧……2009朝闻道,夕死可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010仰之弥高……桃之夭夭……备考提示注意鲁教版、人教版、苏教版教材共有篇目,篇篇过关,不留死角。补充《国学诵读200句》,特别是《论语》《诗经》中的名句,要句句落实。备考提示强化记忆时,更要注意那些曾出现错别字、易混淆的句子。省评分标准

4、: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包括漏字、添字、颠倒字序,该空不给分;每小题中两句位置如果前后颠倒,不给分;4题都回答的,只按前3题给分。备考提示注意难写字、生僻字。如“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中的“酾”“槊”注意同音字。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的“作”,“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禁”。注意通假字。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尊”。注意散文句子中的虚词。如“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中的“则”。文言文阅读2010年的文言文试题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一板块是高考试题中较为成熟、

5、最具信度的一部分。这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也是考试政策持续性的表现。现作一下梳理和分析,以祈对11年的备考有所帮助。2010试题分析全国19篇古文(上海两篇)8篇出自二十四史8篇人物事迹类记叙性文章只有3篇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分别是湖北、湖南、上海卷山东近年试题分析06年选文出自《史记》,07年出自《晋书》,08年出自《聊斋》,09年出自《韩非子》,10年出自《尧峰文钞》。从体裁看,06年、07年、10年是传记,08年是小说,09年是散文。即使是散文,也以叙述人物事件为主,以议论为辅。复习建议以传记为主,

6、兼顾其它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言文。指导学生整体把握,了解大意。传记类:何人、何时、何事、什么性格和品质记叙类: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人物及其关系、对事所持态度人物品格议论类:议论中心、主要观点主要论据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虚词考查点包括意义和用法。有时两个词的意思相同,但语法功能各异,这样也不能认为是相同的,如“则”虽然在不同的句子中都能译成“就”,但有的是副词,有的是连词,这样也不能判定是相同的。类似的还有虚词“与”。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文中人物性格的判断一般是选择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而间接表

7、现人物性格的不能算在内。另外,如六句中有四句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而设题时,只设了三句,失掉一句,这样的答案也应算对,不要求全。信息的分析和判断其一,要认真核对每个题支的前后两部分。学生一般重点看题支的前半部分,而后半部分只是一般地浏览,这时就盲目下结论,导致判断失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对每个题支的前后两部分做仔细的推敲,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中招。信息的分析和判断其二,无中生有。文言文本来是比较难理解的,而且在考场上也只能把全文理解个大概,个别句子还不是十分清楚。命题人利用这一点,在设题时,把本来

8、文中没有的事件,强加于人物身上。信息的分析和判断其三,张冠李戴。试卷中的文言文叙述的事情相对比较复杂,人物还不止一个命题人就把甲做的事放到乙身上;把乙做的事又放到甲身上。如果没有仔细地看一下这些事情是不是这个人做的,就会中招。信息的分析和判断其四,时空错位。在某些题中,人物事件都能对上,人是这个人,而事情又是这个人做的事,按理说应该没有问题了吧?其实不然。命题人总是会在时间和事件的衔接上给你设下陷阱。如,有一位官员不断升迁,在升迁中他在每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