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61584
大小:7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促进“动态生成”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促进“动态生成”的策晔为了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师往往会在备课屮作种种预设,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并不是按照教师设计的路线展开,总会出现一些“节外生枝”的情况:学生会提出一些意料Z外的观点,学生的回答并不是预期的设想等等,物理课堂也不例外•物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物理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动态生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屮,现时生成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法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呈现出动
2、态的变化,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动态生成”呢?1弹性预设促进动态生成“弹性预设”,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案为学生主动学习而预备充分的空间,为鼓励动态生成保留足够的余地•弹性预设就是要既有教学达成的大方向,同时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教材屮寻找学牛的思维活动空间与三维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合理预设并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例如,在预设教学形式时,可以提问形式代替讲授形式•传统的课堂均是教师讲授为主,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了促进高中物理课堂
3、动态生成的实现,我们可以预设多个问题提问,但预设的问题多些开放留白•我们以新课标物理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八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为例,在设计“拱形桥”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问题的形式设计一个大的方向:同一辆汽车在桥顶时,汽车对桥顶的压力与什么因素冇关系?什么情况下,汽车对桥顶没冇压力?地球能否看做一个大的拱形桥?如果可以,什么情况下汽车可以对地球无压力?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为学生的思维展开一个充分的思考空间,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学生的讨论和积极参与中,体会到了学习物理的乐趣•又如在预设教学重点时,可
4、重物理思维过程重演、轻知识结论传授•重知识结论传授的课堂,常让学牛感到枯燥、乏味,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忽视了学生探寻知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生只生搬硬套,物理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到.比如,以“动能定理”的教学预设为例,在教学设计时,我们不要把教学重点定位在动能的应用T,而是把教学重点定位在在动能定理的推导上•通过建立各种物理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动力学知识,寻找各力做功的代数和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情况的推导,学生不仅明确了动能定理适用的各种情况,如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
5、也适用于曲线运动,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运用动能定理分析各种情境下的问题•这种预设,突出了规律的来源、思路的形成过程,不仅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迅速提高,更利于学生构建学法的框架及后续的长远发展.2创设情境促进动态生成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动态生成的物理课堂需要一定的情境,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心理和学习兴趣,学生会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以高中物理选修3-5第七章第2节《动量和动量定理》为例:开始上课时,播放
6、范佩西在世界杯以“鱼跃冲顶破门”轰动整个世界足坛的视频,让学生欣赏这精彩的一幕,同时提问:“如果迎面飞来的不是足球,而是等速的铅球,他还敢用头顶吗?”学生哈哈大笑,很显然深知其中的危险,都认为铅球质量大了•这时,不要急于跟学生建立“动量”这个物理量,稍等片刻,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那质量为20g的物体运动过来,你•定敢用头去接吗?”在学生笑笑点点头时,教师又播放一飞行子弹的视频,同时问:“谁敢用头接?”一个个露出了惊恐的神IW•通过两个视频的比较,让学生定性地认识到一个运动的物体对其他物体产生的作用大小不仅跟运动物体的质量有
7、关,还跟运动物体的速度有关,但此时还是没有提出“动量”的概念•而是建立了一物理情境:3设置问题促进动态牛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思维起始于问题,无问题则无思维•在教学中,当学生标新立异,提出一些教师未曾料及的问题或看法时,教师对此应当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鼓励•学生的标新立异会打乱教师原来的授课计划,教师若放置不顾,无形中就会打消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若能够及时抓住这些意外问题,使学生思维的火花顺利绽放,便会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例如,在“超重、失重现象”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推出了产生超重、失重
8、的规律,即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有学生提问:一定要具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才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现象吗?借助学生的这个意外问题,教师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给学生临时编了下列的例题:如图2所示,电梯与地面的夹角为30。,质量为m的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