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54154
大小:402.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1-19
《六国 秦系 汉隶 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六國文字形體上最顯著的特點:俗體盛行;各國文字異形。俗體之中最常見的是簡體,如:馬:為:棄:春秋時代的文字里,地方性的異體就已經出現了。從戰國中期以后的文字資料來看,有些字在不同的國家里寫法很不一樣,如:(秦)(楚)(齊)(三晉)燕秦系文字有正體俗體之分。從春秋戰國時代秦國的金石文字來看,秦國文字形體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字形規整勻稱的程度的不斷提高上。小篆的字形一般比石鼓文、詛楚文等更為規整勻稱,象形程度也更低。其後諸侯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畝,車涂異軌,律令異法
2、,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也。從有關的古文字材料看,籀文並不是秦國在統一全中國前夕所用的文字,小篆是由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文字逐漸演變成的,不是由篆文“省改”而成的。戰國時代的秦國文字是處于變化之中的,異體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秦始皇要用秦文字統一全中國的文字,首先需要對秦國文字本身作一番整理工作。李斯等人撰《倉頡》,應該是為這個目的服務的,他們做的是整理、統一的工
3、作,不是創新的工作。秦王朝用經過整理的篆文統一全國文字,不但基本上消滅了各地“文字異形”的現象,而且使古文字異體眾多的現象有了很大的改變,在漢字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到了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字體,漢字發展史就脫離了古文字階段而進入隸楷階段了。漢代以後,小篆成為主要用來刻印章、銘金石的字體。第二節今文字一、隸書的形成從考古發現的秦系文字資料看,戰國晚期是隸書形成的時期。上世紀70年代睡虎地十一號墓出土的大批竹簡上的文字為早期隸書,該簡抄寫年代為戰國晚期至秦代初年,由此可知,隸書在戰國晚期就已基本形
4、成了。隸書顯然是在戰國時代文字俗體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而不是秦始皇讓某個人創造出來的。秦簡所代表的隸書還是一種尚未完全成熟的隸書。至漢武帝時期,隸書發展成熟。可把秦和西漢早期的隸書稱為早期隸書或古隸,把後者稱為漢隸。隸書對篆文字形的改造1、解散篆體,改曲為直如日2、省并把篆文的兩筆並為一筆或把兩個以上的偏旁或偏旁所包含的部分合并起來,改成較為簡單的筆畫結構。如:3、省略直接省去篆文字形的一部分4、偏旁變形隸書中偏旁的寫法往往隨所處的位置而異。5、偏旁混同隸書為求簡便,把某些生僻的或筆畫較多的偏旁改成形狀相近
5、、筆畫較少、又比較常見的偏旁。二、草書、行書、楷書兩漢時代通行的主要字體是隸書,輔助字體是草書。大約在東漢中期,從日常生活使用的隸書里演變出了一種比較簡便的俗體,我們稱之為新隸體。到東漢晚期,在新隸體和草書的基礎上,形成了行書。大約在漢魏之際,又在行書的基礎上形成了楷書。楷書出現後,隸書和新隸體并未很快就喪失它們的地位。經過魏晉時代長達二百年左右的時間,楷書才最終成為占統治地位的字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