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实践与认识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实践与认识

ID:45953492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实践与认识_第1页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实践与认识_第2页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实践与认识_第3页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实践与认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实践与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实践与认识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耍做课前准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缩,确定教学目标不仅要有知识的达成目标,还应有能力培养、发展数学思想和优化数学品质等较高层次的目标。以教学解直角三角形为例,确定的教学日标以理解直角三角形中5个元素的关系,能熟练地解直角三角形为第一层次;进一步使学生了解仰角、俯角等概念,使学生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从而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使学生逐步具备观察、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第二层次;通过要求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测量建筑物高度等实践,培养学生从课

2、本知识走向社会实践,从而优化学生问题解决方法的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咼境界。具体的教学安排可设计为:第一层次,已知RTZABC中,ZC二90。,a、b、c、ZA、ZB这5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启发:归纳出已知其中的2个元素,至少有1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3个元素;第二层次,设计类似的例题,某飞机从空中A处探测到正下方目标C,此时AC为1200米,从飞机上看地平面控制点B的俯角a=16°31',求飞机A到控制点B的距离。此类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养成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习惯,再以数学手段加以解决;第三层次,设计带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某人

3、有测角器和带刻度的皮尺,怎样测出大楼AB的高度?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直接用尺量,但如大楼很高,测量过程中怎样保证安全是一个问题;也冇的学生设计成利用测角器在C点测出ZACB的度数,在D点测ZADB的度数,量出DC的距离,这样可以利用解直角三介形的方法求出AB的高度。两者比较,第二种方案的使用,表明学生已有了较好的问题解决的能力。以上几个教学顺序的设计与训练,能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步步深入,从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逐步加强。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强调归纳、转换、分解、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的体现,突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抽象、综合等思维

4、能力、运算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以下以解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为例,说明在实践尝试过程中,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设疑解惑,突破思维障碍,渗透数学思想有如下问题:已知AABC中,ZC是直角,CD丄AB,AB=20,S△二503,求ZA、ZB、CD及ZABC的周长。在这个问题中,学生有一定的思维障碍,因此教师要精心构思启发导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怎样从现冇条件中确定问题属于何种方面,怎样把问题分解成熟悉的内容加以解决,导语超前会断了学生思路,导语未能触及学生最近发展区,则会启而不发。教学中可以这样引导学生:首先,图形给出了几个RTA?在各个RT△中,已知的

5、量分别有几个?是哪几个?前述问题中,是否出现SZ?S△与边长有何关系?从已知面积与已知边长中,能推出什么新的结论?这样,利用SA=AB•CD/2,解出CD=53,由CD2=AD•BD=AD(AB-AD)解出AD=15,BD=5,RTAADC屮,求得AC二103,在RTABDC屮,求得BC二10,这样可以得出ZA二30。,ZB=60°,AABC的周长为30+103。师生在共同完成本题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设问。通过本例,在解决较复杂的RT△问题中,对你有什么启示?这类问题的解决,你认为最重要的是把已知条件怎样处理?由于学生经过了从观察、归纳再到动手实践的过程,因此学生比较…致地看法是把

6、问题分解或转化成解RT△的基本数量关系,关键是分解与转化。从中可以看到,强化数学思想的渗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指导思维的功能,有利于数学教学从教学生“学会”变成“会学”。二、引导反思,深化问题教学,激活数学思想在木节课中,设计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领悟归纳和分解的数学思想,因此教师要求学牛根据各人所感悟到的思想自编习题,相互解答,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再观察、再动手、再归纳的地步,教学活动进入了高潮,有课堂实录如下:学生甲编的题是:已知RTZABC中,ZC是直角,ZA二45。,求ZB,COSZBo其理由是在直角三角形屮,二锐角互余,已知一锐角,可求另一锐角,同时,根据特殊和,可求三角函数

7、值。学生乙的编题是:已知RTAABC中,ZC=90°,CD丄AB,ZA=30°,AC二8,求ZB、CB、AB、AABC的面积及丿制长。其理由是已知了RT△中的一条边及一个锐角,可以根据三角函数及勾股定理求出所有这个图形中的有关量。学生丙的编题是:RTAABC中,ZACB=90°,CD丄AB,SADCB=6,ZA二30°,求AD及AABC的周长。其理由是木题是基木图形,易得ZA二ZBCD二30。,先考虑RTACDB中,CD、DBZ间的数量关系,SADCB与CD、DB的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