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38871
大小:6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中学数学新课的导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数学新课的导入【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数学也是这样。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设计并组织好新课的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它能为整个课堂的教学打好基础,设计好并讲好导言,这是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功。因此,本文选择实际教学工作中部分事例予以说明。一、导言的重要作用导言的重要作用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为讲好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前提。利用好的导言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导言的设计和使用。新课开始,教师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正确而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这样,能激发学生热烈的情绪,使他们愉快而主动地学习,并产生坚韧的毅力,表现出高昂的探索精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在导入新课过程中精心设计的导言,就会达到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因此,这节课一开始就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教师的讲课语言象淙淙的小溪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就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能鼓起学习的风帆,不怕艰难险阻,乘风破浪前进。这样就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好的导言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思维是各种能力的核心,课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如果导言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或设计出富有启发性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增长学生智慧。因此,把导入新课也应该看作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活动。它不仅能够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体会到思维的乐趣,而且能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总之,正确地运用导言导入新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条件。二、导入新课常用方法: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方法,每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方法,这主要是由于教育
4、对象不同,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开端。要想设计好导入新课的导言,教师就要根据你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设计好导入新课的导言,通过导言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住。近几年来,我在数学教学中,一般采用了以下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1、引史讲故法讲授新课时,结合课题内容适当引入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或者讲一些生动数学典故,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数列概念”时,可讲一讲:1202年意大利人斐波那契提出了兔子繁衍的一个问题:年初有一对兔子被圈在一个围场内,这对兔子每个
5、月生下一对雌雄相异的兔子,它生下的一对兔子长了一个月后,每个月也生下一对雌雄相异的兔子。问:年末这个围场里有多少对兔子?该问题的提出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探求知识欲望。2、温故引新法讲授新课,首先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这样既可以使旧知识得以巩固,又能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3、实例探求法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分析和揭示事物的规律,是探求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引入课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等差数列前n项和”时,可以先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前100个正整数的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把这100个数可以分成50对,先计算每一对数
6、的和。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从而得出前100个正整数的和为:101x50=5050。这样就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4.演示导入法教师借助教具的直观演示导入新课,例如:在进行"椭圆"的教学时,课前准备一根线绳,绳的两端各系一根铁钉,再把铁钉设法固定在黑板上(两铁钉间距于小于线绳的定长)。用粉笔将线绳绑紧,绕两定点作圆周曲线运动,此时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条封闭曲线(椭圆)从而引出椭的定义,这种导课形象直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5.情境创设法人的情感总是在一
7、定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激动、愉快的情绪,学生一进入情境,就会与画面、老师的语言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学起来必然会兴趣盎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作为导言,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了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设计导言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导入新课在整个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设计导言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每种导言要有明确的目的每种导言都从明确目的出发,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内容,启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追求答案的渴望心理,最终达到理解教材和识记教材的目的,没有
8、明确目的,单纯为图新颖而乱般乱用,显然不可取。(二)设计导言要考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