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ID:45936355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主体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而,教育的过程必须强化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培养起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和创造性。脱离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全面发展是不可能的,主体教育必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传统历史教育只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没有看到人是主体,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在教育过程中,只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把学生的发展看作是教育注入的结果,因此,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练习——记忆——再现教师的传授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

2、要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准确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习任务,当学生进入高一年段学习时,就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学习。这就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一批唯唯喏喏的平庸驯服的“书呆子”。要改变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一种适合学生探究知识的氛围。学生来上学,一开始并没有明确自己就是学习主人的意识,不可能一下子树立起自己是学习主体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里有意识培养他们树立起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

3、发挥自学潜能,解决各自现有的问题;课堂展开发展性的教学活动,让课堂充分唤发生命活力。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我认为作为一位历史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自学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对外界信息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也就是说它具有巨大的自学潜能,因此,教师必须促进学生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性的超前学习。这里,超前学习与一般意义上的预习是不同的,历史预习一般只要求课前通读教材,疏通文字、分析教材并提出问题;而自学则要求读通、读懂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并学会自己质疑、释疑。叶圣陶老先生曾说:“不要把学生看得那么笨,其实很多东西他们自己看了能懂,或者只需要在某处

4、稍加点拨,要相信学生能够理解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学生学习本来就应当是个能动的过程,可是很长时间以来,旧的观念传统看法以及某些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都使得学生学习很被动。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顺利的获取新知识。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有效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的确,自己发现的东西印象最深刻,也最易弄懂其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那种生怕学生少学了点什么,生怕忽视了某一点而不厌其烦地讲或重复的办法绝对是难以培养出创造性人才的。二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

5、形式多样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在课堂40分钟内,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那么就要切切实实的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教师精讲,最大限度的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重效果。一般的说,一堂课上每个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应当占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保证学生能从容参与。可以在课堂上设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讨论问题,设置问题情景。例如在讲重庆谈判一节时,可设置讨论问题“如果你是中共领导人(毛泽东)面临蒋介石的邀请去不去参加谈判?”,学生的兴趣很容易

6、被激发出来,并且仿佛融入于当时的历史情景之中,他们便可以标新立异,大胆假设,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行。可以这么说,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谁就把握了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契机。三质疑宋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家也认为: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知识积累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置疑而后解疑的过程。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有意、适当的“存疑”,让学生学有“可疑”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实现知识向能力的内化。于教学的导入处存疑,完善知识链条。一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好开头,以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正如好戏开头,先声夺人;设计好的导语,对于激

7、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用重大。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在导课的伊始存疑,设疑布障。在问题的选择和设置上,教师应该提纲挈领,创设一条贯穿教学各环节和具体知识始终的问题主线。教学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在教学各环节和知识的积累过程中不断接近问题的解决,从而逐步形成完善的知识链条。如讲授《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时,可在引言部分提出问题“19世纪末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作出怎样的反应?结果如何?”在教授本章的过程中,以此问题引导学生时时去挖掘、去琢磨教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链条。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