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临氢降凝材料

非临氢降凝材料

ID:45930780

大小:6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非临氢降凝材料_第1页
非临氢降凝材料_第2页
非临氢降凝材料_第3页
资源描述:

《非临氢降凝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部分炼油技术第十三章其它1.柴油非临氢降凝工艺(1)攻关时间、主要承担单位、主要完成人攻关时间:1980年至1986年12月。主要承担单位是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和哈尔滨炼油厂。主要完成人:王中南(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霍永清(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庞桂赐(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蔡煜灵(哈尔滨炼油厂)、赵毓璋(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宋振东(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崔崇廉(哈尔滨炼油厂)、杨美炎(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刘作恒(哈尔滨炼油厂)、殷行知(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党鸿瑞(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攻关进程及主要成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车用柴油需求量迅速增加。我国原油多为石蜡基,所以直馆柴

2、油凝点高,影响低温下的使用性能。当时国际上使用临氢降凝工艺降低柴油凝点,已有14套装置,该工艺是在较高的氢分丿玉(4MPa)下进行操作,可以处理品质较差的原料油,但装置投资较大。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展了柴油非临氢降凝工艺及催化剂的研究,并于1984年11月在哈尔滨炼油厂建成2万吨/年规模的工业示范装置并投产。这种不临氢的常压降凝工艺在国内外是首次工业化。柴油非临氢降凝是利用一种新型沸石(ZSM-5)的独特孔道,在一定条件下选择性地把高凝点的蜡裂解成低碳怪,从而降低柴油的凝点。由于蜡的裂化是强吸热反应,所以采用中间供热的两炉两反工艺流程。釆用方便易行的空气+水蒸气催化剂再

3、生工艺。对于含蜡较多的重柴油如常三线油、催化重柴油等,都可以作为非临氢降凝的原料。降凝产品除低凝柴油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汽油憾分和以G、G炷为主的石油裂化气。以大庆常三线油为原料,产品柴油凝点为-10°C或-20°C时,柴油收率49〜56%,十六烷值55〜60;汽油收率25%左右;液化气收率18〜25%;干气+损失〈2%。降凝汽油和柴油是良好的汽、柴油调和组分。裂化气中的G、G怪占98%以上,烯炷约70%,是理想的化工原料。木工艺过程不需氢气,操作压力低«0.5MPa),工艺流程简单、设备少、操作方便、所需投资比临氢降凝显著低,临氢降凝工艺需要使用氢循环压缩机和不锈钢反应器,而非临氢降凝工艺不需

4、要氢气,故对设备材质要求不高,投资省,如与催化裂化装置配合,投资更低。该工艺随季节不同,调整操作条件可生产01-10%-20導柴油调和组分。该技术1987年获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技术还于1991年在大庆石化总厂建成了5万吨/年装置、1995年在天津大港建成了2万吨/年装置。(3)经济社会效益。从1984年11月哈尔滨炼油厂2万吨/年规模的工业示范装置投产至1986年底,年平均新增利税300万元。创建了一种增产柴油的炼油新工艺。(详见“沸石催化与分类技术”P186)1.f留分油伴气降凝工艺(1)攻关时间、主要承担单位、主要完成人攻关时间:1985年5月至19

5、89年7月。主要承担单位是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和长岭炼油化工厂。主要完成人:赵毓璋(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庞桂赐(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王树槐(长岭炼油化工厂)、殷行知(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农经元(长岭炼油化工厂)、李宝贵(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张宪岭(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刘初春(长岭炼油化工厂)、张桂云(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攻关进程及主要成果在原有柴油非临氢降凝技术的基础上,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成功开发了憾分油伴气非临氢降凝工艺技术。该工艺在进行含蜡谓分油选择性裂化的同时,使伴气(LPG)中的G、G烯桂发生非选择性叠合反应,反应压力接近常压,工艺条件缓和,流程简单,易于操作。相同规模

6、的工业装置投资比临氢降凝节省30~40%,反应产物为轻柴油组分、汽油组分和以G、G怪为主的液化石油气。以大庆常三线为原料油,产品柴油凝点为0°C时,柴油收率64〜68%,十六烷值60~65;汽油收率28^30%;总液收94〜96%。木工艺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将憾分油的选择性裂化反应与轻烯桂非选择性叠合反应集于同一催化剂上而不发生竞争反应,由于两种反应热效应相反,反应热互相补偿,改善了反应过程的传热、传质等宏观动力学条件,提高了憎分油降凝反应性能,使该工艺具有实质性特点及显著进步。与非临氢降凝工艺相比,达到相同的降凝深度,反应温度可降低15~20°C,工业反应器床层温降减少20〜30°C。蜡裂化

7、的选择性得到改善,汽油收率和产物总液收增加3〜6个百分点。催化剂寿命延长。该工艺采用中间供热的两炉两反工艺流程。釆用方便易行的空气+水蒸气催化剂再生工艺。该工艺可以和催化裂化工艺相结合,扩大催化裂化处理能力,提高炼厂轻质油收率,降低能耗。该技术获1990年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技术是石科院早期发明专利(CN87100871),1997年获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和第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该技术还于19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