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22826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提标化债政策化解高校债务风险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标化债政策化解高校债务风险探析【摘要】自中央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重大决策后,全国高校掀起以扩大规模为主的投资热潮,然而髙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大量的债务。笔者通过对提标化债政策化解高校债务风险进行研究,希望对推动我国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有益贡献。【关键词】提标化债;高校;债务一、高校负债过重带来的不利影响高校负债是髙校发展中的问题,在许多高校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则有效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有力推进了髙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也为今后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但也要看到高校债务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2、的一个突出问题。(1)对提升高校办学水平有影响。一些高校发展规划难以推进,形成一些“半拉子”工程,必备的教学、科研和实验仪器设备无力购买,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社会亟需的理工科专业无力投入,低成本学科专业重复设置现象严重。部分高校负责人被偿还贷款、支付工程款等问题牵扯很大精力,整日为筹措资金而焦虑不安,谋划和组织高校发展的主体工作受到较大影响。(2)对确保高校正常运转和稳定有影响。在巨额债务的重压之下,不少高校举步维艰,支付利息都已十分困难。部分髙校秋季收取的学费需要立即支付银行利息,运转经费所剩无几。少数高校财务常年赤字运行,资金链随吋都有断
3、裂的危险,对维护学校稳定构成巨大压力。特别是在当前国家银根收紧、利息提高的大背景下,这种情形更加严重。二、利用提标化债政策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对策(1)加大财政投入,确保高校教育质量和有效运行。高等教育是非盈利性的公益性事业,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发展。按照国家要求,本科高校的生均拨款水平耍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即2011年达到8000元、2012年达到12000元。这部分款项将会让各高校的财力有较大提升,提标拨款增量中剔除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的增长因素后,地方省市可统筹安排相当部分提标资金用于化解高校债务。(2)设立化债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高校化债
4、工作。从2009年开始,中央财政设立化债试点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中央高校化债工作。相应地方省市财政也应设立化债专项资金,采取基本额度与激励额度相结合的方式分配。基本额度根据各高校扩招人数、生均拨款差异、高校类型、高校管理体制等因素核定,并按照公平合理原则,对贷款余额少或没有贷款的高校也了核定,避免“多贷多得、少贷少得”。激励额度根据高校筹资水平、化债措施和化债规模按一定的比例给予配套奖励,引导鼓励省直有关部门、有关市政府和髙校积极筹措资金、统筹安排学校事业收入等方式化债。设立高校化债资金管理制度,确保化债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合理、规范。(3
5、)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高校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是实行建设性贷款省市财政贴息政策;二是尽快打通上下划院校的财政供给渠道;三是实行高校用地和基础建设优惠政策;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银校合作。(4)加强土地置换,盘活高校的存量资产。许多高校的老校区一般地处市区,土地价值较高,可以采取一市一策、一校一策的办法进行土地置换,置换资金主要用于高校还贷及建设。可明确,已批准建设新校区且规划占地面积达到学校事业发展核定规模需要的髙校,或建设新校区时明确规划将老校区进行置换的高校,原则上都应对老校区进行置换。对土地置换收益,除国家规定的有关规费和必须上缴
6、屮央的部分资金外,全部返还高校用于还贷和基木建设。(5)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机制,适度控制高校贷款规模。教育、财政和发改委等部门,要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核定总体基建规模,确定各高校贷款总额度,科学控制新增贷款。要严格控制高校建设标准,规范高校贷款行为,建立健全高校财务风险控制长效机制,债务负担较重的高校要停建或缓建新的贷款建设项目,确需新增贷款建设的,须经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批准。教育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高等院校的监管,根据每所高校的收支状况,确定其能够贷款的上限额度,并设置预警指标体系,在指标范围内由学校口行决定,超过指标必须报
7、相关部门审批。并将负债情况纳入高校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一项重要依据。高校内部也要加强自我约束,强化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尽可能压低贷款规模。要建立高校科学发展的良性机制,引导高校转变发展方式,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勤俭办学、内涵发展。总之,负债的高校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国家提标化债奖补资金,有效化解债务,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参考文献[1]王玉斌•化解高校负债•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11(3)[2]王志敏•财务管理体制初探[j]•企业导报.2009(7)[3]刘建湘•浅谈高校负债
8、办学的风险与防范[j].教育与职业.2011(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