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879211
大小:55.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秋千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秋千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至于后来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就有了《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当时拴秋千的绳索为结实起见通常多以兽皮制成故秋千两字繁写“靴a”均以“革”字为偏旁荡秋千是中华大地上很多民族共有的游艺竞技项目据现有文献记载它源自先秦 《古今艺术图》上说:“此(荡秋千)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
2、(敏捷)者”(见清翟灏《通俗编》卷三一)山戎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属地在今天的北京市及其周围地区秋千原是其进行军事训练的工具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带兵打败山戎后将其国土划归燕国秋千也随之向南流传后来逐渐演变成游戏的用具 荡秋千日后主要为宫中、闺中女子的游戏或传统节日广场狂欢内容汉武帝时宫中盛行荡秋千;唐人高无际《汉武帝后庭秋千赋》云:“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荡秋千在当时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唐代宫廷把荡秋千称为“半仙戏”五代王仁裕在其笔记《开元天宝遗事》中说:“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
3、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市民因而呼之” 荡秋千一方面可“摆疥”(医治疾病)另一方面可以“释闺闷”《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五回开头写吴月娘、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等在花园里荡秋千的场面并引用了据说是出自唐伯虎之手的《秋千诗》诗云: 二女娇娥美少年绿杨影里戏秋千/两双玉腕挽复挽四只金莲颠倒颠/红粉面对红粉面玉酥肩共玉酥肩/游春公子遥鞭指一对飞下九重天 李清照亦填有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一时间荡秋千几乎成了女性的专利品 大概在唐宋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大量涌现荡秋千才演变成节日中广场的狂欢节目杜甫有诗云:
4、“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刘禹锡亦有:“秋千争次第牵掩彩绳斜”可见荡秋千习俗流传之广之盛 宋代诗僧惠洪也有一首题为《秋千》的诗: 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 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 花报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 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降仙 从以上描述荡秋千习俗的诗作中我们便可窥见当时这种习俗的全民性也许人们对传统秋千玩腻了寻求新花样秋千习俗开始变化 宋代出现了“水秋千”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等书的记载不管是在北宋都城汴梁的金明池还是在南宋都城临安的西湖、钱塘江都举行过这
5、种杂技表演每逢夏季举行水秋千表演时上自皇帝妃子、王公大臣下至庶民百姓竞相观看表演之前先在水中置两艘雕画精美的大船船头竖起高高的秋千架表演时船上鼓声大作船尾上杂耍艺人先耍练上竿然后表演者按次序登上秋千奋力悠来荡去当秋千悠到和秋千架的横梁相平之时他们双手脱绳借秋千回荡之力跃入空中在空中翻个跟斗然后投身入水因表演者姿势各异看上去惊险优美而又变化无穷“水秋千”类似现代跳水运动是宋代杂技的新发展在中国杂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颇有影响 唐宋之后荡秋千习俗普及全国盛况空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