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程PPT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程PPT

ID:45861550

大小:5.02 MB

页数:100页

时间:2019-11-18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程PPT_第1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程PPT_第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程PPT_第3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程PPT_第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力和机械第十三章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测量力的大小。2.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课程标准对本章内容的要求:本章共分五节,建议7课时。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1课时第二节重力1课时第三节摩擦力2课时第四节杠杆2课时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1课时复习和总结1课时课时建议:本章的知识跟生活和生产有密切联系,学生也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教学中要注重训练以实验为手段,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注意联系实际把知识讲活,要多举实例,让学生分析。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

2、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精神。本章概述:本章五节,每一节都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因此可以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怎样进行探究,同时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1.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5.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本章安排探究试验:各节教学建议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课程标准解读:1、知道弹性,弹性限度,弹性形变,弹力,弹力的方向、作用点,弹力在日常的称谓(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2、能设计并进行有关弹力小

3、实验,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拉力。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研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案,并学会它的制作及使用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关系2.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教学目标:实验器材:(利用弹性、塑性)弹簧、橡皮筋、橡皮泥、粗导线、刻度尺请同学们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侧面

4、出发做几个小实验。引导: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失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2.粗导线用力弯,变形。失去力不恢复原状。3.直尺,用力压使其弯曲,失去力后恢复原状。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1、引入弹性应用:蹦极、汽车减震、跳水跳板……塑性应用:揉面团、用橡皮泥做小动物、把纸片揉成团……2、重点知识分析、理解弹力理解: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同时可以指出,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猜想:(演示实验)分别在大弹簧上挂1个、2个、3个200克的钩码,并记下指针没挂钩码时及

5、每挂一次钩码时的位置。最后测量每次弹簧的长度及伸长的长度。2、重点知识分析、理解请同学想怎样制作弹簧测力计法一:1.定零刻线:2.挂钩码,画刻线。3.再挂钩码,再画刻线。法二:1.定零刻线。2.定终刻线。3.平均分,画刻线。2、重点知识分析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常见的测力计2、重点知识分析、理解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2)测量力时,弹簧测力计的弹簧、挂钩、指针都不与外界摩擦。1.使用前观察:指针是否指零、量程、分度值的大小;2.使用时应注意:(3)读数时,看清单位,视线必须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1)不超量程;2、重点知识分析、理解2

6、、用手捏一个玻璃瓶,玻璃瓶会发生弹性形变吗?3.例题:1、一个弹簧测力计用的时间久了后,常常不能准确地测量力。试分析其中的原因。轻按桌面能使桌面发生弹性形变吗?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检验。4.补充知识:如何判断钢丝的形变?1、知道重力,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公式,g,重力的方向,重心。2、能列举“1”中各知识点的常见实例,对概念、实例、图表进行填空、判断与选择。3、能运用公式G=mg进行计算。4、能设计并进行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有关实验。课程标准解读:第二节重力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

7、的应用;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2、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教学目标:生活实例引入知道重力和万有引力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1、引入流程: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建立概念→深化概念2、重点知识分析、理解研究重力方向流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实验验证→实验深化→知识应用应用:如何用这个重垂线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水平

8、?需要什么辅助器材?这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地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测量人体身高的办法。归纳:重垂线其实是应用了重力的方向,然后再解决水平问题。2、重点知识分析、理解研究重力方向。地球上几个地方的苹果都可以向“下”落,但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