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855709
大小:70.1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8
《教师资格证证教学能力测试说课稿(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师资格证证教学能力测试说课稿(一) 《劝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劝学》是人教(实验)04年5月版高中语文必修III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收编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况及其门人言论的著作《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
2、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文言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归纳“绝、强、假、望、间”五个多义词的义项;比喻论证的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主导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重要特点。 【教学重难点】文章虽然作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末期,但内容丰富,语言也比较浅显,且新
3、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必对艺术特色等作过多的分析。因此,我把该文的第一个教学重点确定为:诵读课文,背诵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文章统一起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另外,象这样的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如果驾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于枯燥和单调的。但这篇文章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句中,全文多达20个比喻句,运用比喻时手法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所以,文章里的比喻的含义和内
4、在的联系是重点之二。 而且这一点也恰恰是文章短短200字,却能表达出三层意思七个方面,说得明白流畅,面面俱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论证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我把掌握文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特点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据此,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同时根据以点带面和学生为主体老师正确引导的原则
5、,用到质疑、讨论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和理解比喻论证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经过初中的积累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并不是很强,不能很好地转述和深入分析,需加一正确地引导和点拨。此外,由于文言文本身的特点,相对来说较为枯燥,部分学生对此兴趣不高。《劝学》恰是劝导他们树立正确学习态度的好教材。学生如果能理解文中的深层含义,对于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四、课时安排 第1课时:解题,简介作者,掌握句读,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第2课时:总结文言知识,进行阅读训练
6、,写作训练 五、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预习《劝学》,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它们的内在联系。 ◆导入:由“黑发不知勤学早,白者已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学生常听闻的有关劝学的名言自然导入新课。提示荀子的《劝学》将全面论述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使学生学习不能因为没有止境就停止学习。 ◆解题“劝”的意思为鼓励,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荀子简介,复习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 听磁带并对照注释,正字正音。主要有:輮、槁暴、舆、跬步、骐骥、锲 根据预习,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其他同
7、学答疑,教师进行点拨。 ◆讲析疏通文意 找出第二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青,取之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輮木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明确: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能够改变原来的状态。 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内在联系 ◆归纳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设喻方式多样(类比、对比、正面、反面)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总结《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
8、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完成阅读训练材料 七、板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