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浙江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58189

大小:160.06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7-08-04

浙江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浙江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浙江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浙江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浙江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浙江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工商管理浙江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中国有将近500多万家民营企业,这其中有300万家民营企业有明显家族特征,而60%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族企业都会面临着富二代接班问题,据统计,在浙江省等发达地区,86%以上的家族企业尚未进行交接班,未来5—10年,将会是这些家族企业的交接班高峰,很有可能会面临代际传承所带来的挑战。与此同时,中国现在完全没有建立起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缺乏可控风险机制和职业经理人诚信机制。家族式企业虽然成为推动中国经

2、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却也存在着致命的传承问题。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家族企业中有1/3能够传承到第二代,只有不到一成能够“活”过第三代,淘汰率高达90%,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富不过三代”。浙江市家族企业的摇篮和集聚地区,诸暨大唐袜业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诸暨大唐袜业第一代创业者大多已是“壮士暮年”,第二代接班人已开始成长,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任务已经突显出来。本文以诸暨大唐袜业为例,通过深入调研,深入分析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实现家族企业有效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建议,为企业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2.国内外研究现状浙江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研究2006年发布的《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上榜的全球100家家族企业主要集中在欧美和日本。日本共有10家企业上榜,并占据了第1、第2名的位置;而中国企业均无缘此份榜单。有人认为,长久的外国入侵和频繁的内战等历史变迁,给中国家族企业生存带来致命的打击;而解放后实行以国营经济一统天下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家族企业的发展出现断层。目前的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陆续成立的,自然没有长寿的家族企业。但是,战争等历史变迁并不仅仅发生在中国,日本

4、也不例外,为何他们的家族企业仍可以在历史的剧变中幸存下来呢?看来还是要从家族经济组织的传承制度来进行考察。许多学者分别从诸子析产制(邢铁,2000;栾成显,2000;等)、血缘继承(李卓,1998、2004;罗磊,2002;陈凌等,2003;等)等方面来诠释中国家族企业传承失败的原因,为本文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当创始人退休之后,其中一个儿子继任,但是继任者既不具有“父亲”身份这一天然的权威,也缺乏创始人辛苦创业建立起来的业主权威。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宗法制度下,长子具有家长地位的继承权,但这种权利“更重要的是拥有

5、祭祀权,担负着奉祀祖先、传承家族的功能”(张星久,1998)。兰兹伯格认为,君主型领导者通常有自恋倾向,他们通过培养家族和企业对自己的依赖性来建构环境(兰兹伯格,2005)。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不愿意授权和分享信息。其重要特征就是不愿考虑任何形式的接班计划;这也不利于家族企业继任者管理的培养。王明琳(2006)指出家族企业代际传递的核心是权威传承,但他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契约理论工具,来比较不同组织形式下权威传承的难易;缺乏深入地对管理模式、传承理念、对继承人的培养、权威的内部构成及其关系等做探究。有时从表面

6、上看,海外华人的新的跨国集团和其他企业完全一样,比如,它们按公司方式组建,有董事会和公司职员。但它们的运行方式和世界经济中任何东西都完全不同,描述它们的最好方式也许是把它们当做一起营运操作的家族(彼得·德鲁克,1998)。(2)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大陆平地涌起家庭经营的浪潮。周其仁比较充分地认识到“家族经营再发现”的学术与实践意义,“家庭这个古老的组织形式,在今天和明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中,正在并将继续焕发出它所容纳的全部活力”(周其仁,1994)。但是,周其仁并没有把他的研究延伸到“家族制

7、与企业组织”这一课题上。由德国大众汽车基金会资助、并由德国著名学者何梦笔(CarstenHerman-Pillath)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陈吉元教授共同主持的大型研究项目“中国乡镇企业的领导与决策:文化和经济转变模式”,对家族规则和现代的商业规则的包容问题作了很有价值的探讨(何梦笔和陈吉元,1996)。但相关的研究依然很少。李新春敏锐地看到,中国经济学者对家族制度研究的漠视是令人惊异的,“在缺乏对家族制度深入了解璄情况下,对中国经济特利是企业廄织的发展将是难以准确把握的”(李新春,1998)。3.参考文

8、献[1]应焕红.家族企业制度创新[J]社会科学斃献出扈社,2005年版.第3页.[2]约翰·奈斯比特.亚洲大趋势[J]夒文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第63页.浙江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研究[3]雷丁(G.Redd)ng).海外华人企业家的管理思想— 文化背景与风格[J]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4页.[4]李亦园.中国人的家庭与家的文化[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