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剩余--基础题

一模剩余--基础题

ID:45762414

大小:124.3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17

一模剩余--基础题_第1页
一模剩余--基础题_第2页
一模剩余--基础题_第3页
一模剩余--基础题_第4页
一模剩余--基础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模剩余--基础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2018大兴一模】一、基础・运用《共14分》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书法欣赏”,以下是同学们整理出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①学习书法先从开始,再学习,最后是O而欣赏书法作品,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②一幅优畫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

2、、结体还不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高、中、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高亢、优美,不仅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了音色和谐的美。③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部分,但又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以至用笔的轻重(jI’)徐,配以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章法布局达到上下承接、疏密有致;结构强调欹正开合,同一字形,绝不重复

3、,能尽字之真态,寓欹侧于平正【甲】点画注重提按顿挫,同一点画,写法多样,无法而有法,能寓刚健于优美。全篇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成为后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反之,过于工整【乙】齐平而无变化,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以及一些或过于拘塞或过于疏散的章法,就不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疏散san■钩)”B.疏散san■C.疏散sanD.疏散san轻重急徐轻重疾徐轻重疾徐轻重急徐“秀”的最后一笔是“3(

4、横折折折“秀”的最后一笔是“丿(撇)”“秀”的最后一笔是“丿(撇严“秀”的最后一笔是“勺(横折折折钩)”2•根据上下文,在文段画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整体布局结构基本笔画B.章法布局基本点画结构C.基木笔画整体布局结体D.基本点画结体章法布局3.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里,有一处语言表述不恰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2分)句子修改:4•请在材料中的【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5•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苏轼的《寒食帖》时在笔记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5、•••K^f_・一II‘亠-工UK1Hww0累上为frll注2塞4・歉妨呑・彳不哮M/rv沪缙両丛讯护奢专闪破咪杀/Ay•從*AA了右何孫7Yy希i£便;点庐农穴广的奶A齐1祚小後璋施力苇M实④“幷」《寒食帖》A.点画线条,粗细不一,浓淡相宜。B.结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参差错落。C.章法布局疏密有致,不拘一格,飘逸自然。D.行文跌宕起伏,缠绵相连,满纸如云烟缭绕。6•在“书法临摹”小组里,有位同学在临摹启功先生的书法对联吋,不慎将下面两副对联的顺序打乱了,请你帮他理清任意一副对联的顺••••序。

6、(只填序号)(2分)AD答:上联:—卜联:7•在“书法创作”小组里,同学们对《水浒传》中宋江潯阳楼吟反诗中的那首七绝诗产生了兴趣,请你根据诗意和阅读体验,想象一下宋江当时用的是哪一种书体题写的这首诗,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诗文如下:心在山东身在吴①,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注:①宋江家在山东郛城,被发配至江州,江州属吴地。答:2[201门头沟一模】一、基础•运用(共15分)“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它给家中后人们树立了价值准则。为了弘扬家风文化,

7、同学们以“中国家风文化”为主题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以下是他们搜集整理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材料一】图1图2■3龔事离和家图341.对以上同学们搜集的以“家和万事兴”为内容的四幅书法作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图1是草书。其特点是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体势连绵,笔画省略,结构简便。B.图2是篆书。中锋运笔,圆起圆收;提笔运转,粗细一致;弧画运笔,搭接无痕。C.图3是楷书。其优点是本着实用的目的,力求运笔快捷,省吋省力,易于辨认。D.图4是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

8、头雁尾”、“一波三折”。【材料二】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家中因为宅基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傅以渐收到家人来书后回复:“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自感惭愧,是啊,总不至于穴居吧,为此事口角甚至大打出手,的确有失颜面。于是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同样让出三尺来,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这就是三尺巷又名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仍然被天下人传为佳话。2•下面是儿个同学对家书的分析,请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