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

ID:45673143

大小:1.33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16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在儒家体系中,对伦理与道德关系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也有不同表述。在孔子是“礼”与“仁”,在孟子是“五伦四德”,董仲舒以后则是“三纲五常”。但无论如何演变,伦理与道德始终一体,而且“礼”、“五伦”、“三纲”的伦理,之于“仁”、“四德”、“五常”的道德总是处在优先地位。孔子以后,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尤其是儒家体系中,总有三个结构性元素:伦理性的礼或人伦,道德性的仁或德性,而修养则是它们之间使二者同一的“第三元素”。修养的关键在于“修身养

2、性”。“身”即人的个别性或所谓“单一物”,“性”即人的公共本质或所谓“普遍物”。“性”作为普遍本质为人所共有,因而需要“养”;“身”作为个别的感性存在则潜在某种道德上的危险性,因而有待“修”。“修身养性”的过程,简单说就是克服人的自私,完成人的社会性。对于伦理与道德的关系,在儒家思想中说是礼仁合一,伦理道德共生,伦理优先。儒家学说以道德理想主义和伦理理想主义,对现实的伦理存在和道德状况采取批判的态度,提出“内圣外王”,“圣”是“王”的前提条件,以此作为对“王者”的道德教训。宋明理学通过儒道释的融合,以“理”或“天理”统摄“礼”的伦理与

3、“仁”的道德,也是伦理与道德统一的一种诠释。到了理学阶段,中国道德哲学核心概念,已经不是“礼”,也不是“仁”,而是“理”或“天理”。与西方相比,中国没有强大的宗教。但人们一般承认中国伦理尤其儒家伦理的准宗教意义,这不仅因为中国伦理以家庭伦理为基础,也不仅因为作为完成形态的中国传统伦理的宋明理学中已经融合了佛教的因素,宗教参与了中国伦理的历史建构和现实发展,更重要的是,伦理精神本身与宗教有相通之处。伦理必须作用于人们的精神才能在现实社会中实现。所以,中国道德哲学一开始就设置了兼具伦理与宗教意义的“天”的概念。到了宋明理学,形成所谓“天理

4、”概念,标志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完成。“天”与“理”的结合,是伦理与宗教的结合。这种结合不能一般地解释为道德哲学中融合了宗教的因素,而是可以看作中国伦理与宗教在哲学上的文化相通。在西方,伦理的实体被人格化,这就是上帝。在中国,伦理性的实体被哲学地把握和表达,但由于它同样具有某种终极性的意义,同样具有神圣性,因而寄托于集自然、伦理、宗教于一身的“天”的概念以表述和表现。孔子着力于“仁”,坚持“为仁由己”,求“仁”得“仁”,但却认为“仁”是一个精神境界。“伦”的实现,有赖于“精神”的信念和信仰,“伦理”便是所谓“伦”之“理”。因此,不仅实

5、体性的“伦”,而且作为达到“伦”的条件的“精神”,都具有某种宗教的哲学气息。西方最担忧的问题是:“如果没有上帝,世界将会怎样?”中国自孔子始最担忧的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伦理”与“精神”圆融而成的“伦理精神”,不仅一般地意味着二者的同一性,更重要的是指谓“精神”是“伦理”的条件。二者的同一,是伦理存在与伦理方式、伦理能力的同一。1.下列关于“伦理与道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与“仁”“五伦四德”“三纲五常”的说法其实就是伦理与道德关系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不同表述。B.在儒家体系中,“礼”“五伦”“三纲”的概念属于

6、伦理方面,“仁”“四德”“五常”的概念则属于道德方面。C.对于伦理与道德的关系,儒家认为,伦理与道德始终一体,即伦理与道德共生,道德对于伦理具有优先地位。D.儒家学说对现实的伦理存在和道德状况持批判态度,“内圣外王”是儒家在道德和伦理方面的理想化构想。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孔子之后,中国传统道德体系有三个结构性元素:伦理性的礼或人伦、道德性的仁或德性、处于它们之间使二者同一的修养。B.修养是使得伦理与道德二者同一的“第三元素”,其关键在于“修身养性”,即克服人的自私,完成人的社会性。C.关于伦理与道德,文章先从

7、其内涵说起,接着侧重阐述伦理与宗教的关系,最后论述中国伦理与宗教在哲学上的文化相通。D.“理”一直是中国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与兼具伦理与宗教意义的“天”的概念相结合,实则是伦理与宗教的结合。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修身养性”中的“身”指人的个别性,这样,每个人都潜在某种道德上的危险性,而通过修身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B.儒家提出了“内圣外王”的观点,其中“圣”是“王”的前提条件,即只有把个人的“身”修养好,才能达到“外王”。C.孔子之所以坚持“为仁由己”,求“仁”得“仁”,是因为他认为“仁”是一个精神境界

8、,“伦”的实现依赖于“精神”。D.宋明理学融合儒家与道家思想,把“理”作为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形成了“天理”概念,标着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完成。(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