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3练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综合备考加分练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3练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综合备考加分练

ID:45666121

大小:42.4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6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3练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综合备考加分练_第1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3练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综合备考加分练_第2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3练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综合备考加分练_第3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3练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综合备考加分练_第4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3练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综合备考加分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3练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综合备考加分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63练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综合1.(河南省六市2018届第一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所谓“西学中源”,亦称“中源西流”。即西方文化源出中国,近代西方文明,中国“古已有之”。这是中国人早期认知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停滞与落后,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乃至制度,但是,传统文明的强大惯性却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矛盾当中……加之时人昧于世界,只能将新生事物与自己熟知的知识相比较,从中寻求认识的依据,所以,“西学中源”说

2、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摘自中华书局《清史资料》材料二 “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是对“西学中源”的继承与超越……“中体西用”解决了保守派只看到“百年变局”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收拾人心、重修政治却轻视外部威胁的问题上。……“中体西用”解决了务实派只看到“千年变局”而没有意识到在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心基础上学习西方也可能引起对传统文化冲击,以及由此引起大一统内部涣散的问题。——摘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3、,概括“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学说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并指出“中体西用”对“西学中源”有何超越。(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对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并谈谈你对“中学”和“西学”的认识。(12分)2.(常德2017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进入明代中叶以后,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时王

4、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确有一定道理。——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自12世纪

5、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宗教改革的进程。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凭借内心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无须事功或苦修。这使他最终从“因信称义”引申出“人人皆僧侣”这个直指天主教的革命性原则。因此,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实现了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向内在的信仰转换,把灵魂得救的钥匙从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移到了每一个拥有真诚信仰的平民信徒心中。……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

6、宗教改革运动。——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心学是如何继承发展儒家学说的。(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马丁·路德两者思想提出的相似背景,指出两种思想的相通之处和不同之处。(15分)3.(河南省2018年考前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整个科学的历史若从一定的距离来看,就像从一种普遍的理性解释向另一种普遍解释的缓慢过渡。其中每一种解释都被看做是一种根据当时所能掌握的全部科学资料制定出的理论,直至这种包罗万象的理论因新

7、的资料猛烈地与之抵触而突然被推翻。于是另一种假说便会被提出,这种假说又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布罗代尔《文明的历史》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革命”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有力、论述逻辑清晰、史实正确)(12分)4.(太原2017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同样是从耶稣会教士那里获得关于中国的资料,伏尔泰与孟德斯鸠笔下的中国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这里,官府的意见从来具有法律的力量……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

8、,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因此,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中国的政治形式更好的政府。——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等……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