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ID:45664134

大小:1.50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11-16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故意打黄盖使苦肉计,又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课前思考:《气压带与风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制作人:2011级2班学习要求1.阅读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名称。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据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3.运用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举例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4.运用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和世界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

2、布图,说出海陆分布影响下形成的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5.运用亚洲冬、夏季风示意图,说明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教学重、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及其运动规律;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及其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GG地面ABC受热冷却冷却DD2、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差异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风)▲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注意:3、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1、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高压指向低压。D低G高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直接原因根本

3、原因风风风风课前复习:热力环流就全球而言,大气是如何运动的呢?情况一:考虑地表均匀+受热不均南极0º90°单圈环流生成三圈环流情况二:考虑地表均匀+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副极地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0°30°60°三圈环流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极地高气压带高纬环流中纬环流低纬环流极锋90°东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气压带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生成①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90°60°30°0°极地高压带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分布近地面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情况三:考虑地表均匀+受热不

4、均+地转偏向力+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春分日-夏至日)90°60°30°0°30°60°90°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压带春分日-夏至日移动规律23.5ºN23.5ºS0º66.5ºN夏至日-秋分日90°60°30°0°30°60°90°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压带移动规律夏至日-秋分日23.5ºN23.5ºS0º66.5ºN秋分日-冬至日90°60°30°0°30°60°90°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压带移动规

5、律秋分日-冬至日23.5ºN23.5ºS0º66.5ºN情况四:考虑地表均匀+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海陆分布探究活动一、阅读p337教材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思考找有什么?大气活动中心想为什么?形成原因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一月七月----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60N30°N亚欧大陆洋太平洋大西副极地低气压带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洲(印度)低压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冬夏冬夏小结: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在此基础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从而引风向季节变化;同时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的影

6、响最终形成季风。时间温度气压被切断气压带北太平洋亚洲大陆北大西洋1月7月1、分布:2、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大陆升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冷高压北半球——呈块状分布南半球——呈带状分布(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差异大)(海洋面积占优势,海陆热力差异较小)?陆低海高陆高海低副极地低气压带阿留申低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冰岛低压陆高海低陆低海高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亚洲低压)亚速尔高压3、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成为季风。(2).分布地区:典型地区——东亚和南亚季风环流←比较项目季风环流

7、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形成原因夏季风风向性质源地强弱冬季风风向性质源地强弱分布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暖湿湿热太平洋印度洋(较冬季风)弱(较冬季风)强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干冷干暖蒙古、西伯利亚亚洲内陆(较夏季风)强(较夏季风)弱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直射点:夏北移,冬南移气压带风带:夏北移,冬南移影响气候类型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的影响气候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候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地面状况人类活动气压带、风带基础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