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婚俗文化》PPT课件

《讲婚俗文化》PPT课件

ID:45658619

大小:344.5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11-15

《讲婚俗文化》PPT课件_第1页
《讲婚俗文化》PPT课件_第2页
《讲婚俗文化》PPT课件_第3页
《讲婚俗文化》PPT课件_第4页
《讲婚俗文化》PPT课件_第5页
《讲婚俗文化》PPT课件_第6页
《讲婚俗文化》PPT课件_第7页
《讲婚俗文化》PPT课件_第8页
《讲婚俗文化》PPT课件_第9页
《讲婚俗文化》PPT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讲婚俗文化》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讲婚俗文化自古以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把缔结婚姻视为人生大事。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婚姻习俗。在我国,由于民族、宗教信仰、地域、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相互作用,经过数千年历史演进,形成了犹如万花筒般的婚姻习俗。第一节婚姻俗制的演变一、婚姻概念什么是婚姻?◆《说文解字》曰:“婚,妇家(嫁)也。礼,娶妇以昏时,妇,阴也,故曰婚。姻,婿家也,女子之所用,故曰姻。”◆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白虎通﹒嫁娶》中云:“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由此而知,古代把男娶女嫁,相互结为夫妻之事,称作婚姻。二、婚姻俗制的演变回顾人类社会发

2、展史,人类婚姻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变化,即原始群团生活的杂婚、同辈血缘婚、排斥同辈同胞血缘的伙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专偶婚。1、杂婚又称“原始群婚”,即指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共为夫妻。杂婚习俗的形成,是因为远古时期,个人无法在“禽兽虫蛇”的包围中单独生存下去,只能过着“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男女杂游,不媒不娶”的群婚生活。(《吕氏春秋》)2、血缘婚亦称“血族婚”,这是杂婚的一种进化。即指排斥本氏族内部长辈与晚辈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通婚,只允许同辈男女(兄弟姐妹)之间发生婚姻关系。血缘婚的特点:把杂婚遗风只保留在直系和旁系兄弟

3、姐妹之间的集体婚姻上,一群兄弟与一群姐妹之间互为共夫或共妻。子女自然形成了集群共有,子女以男子长辈为共夫,母亲则自知其各自子女,保持了母系集群的嫡庶,这说明此时人类还处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古代文献《风俗通》载:“女娲,伏羲之妹”。考古发掘的汉墓石刻上有伏羲、女娲以人首蛇身、两尾相交的图象。两尾相交是夫妻的象征,这证明伏羲和女娲二人既是兄妹,又是夫妻。3、伙婚伙婚同血缘婚的最大区别在于伙婚排斥了同胞兄弟姐妹通婚这一古俗。伙婚的特点是:一群兄弟(亲的、从的、表的)和一群不是自己姐妹也不一定是姐妹的女子通婚,兄弟共妻、女子共夫;同样,一群姐妹(亲的、从

4、的、表的)与一群非自己兄弟也不一定是兄弟的男子通婚,姐妹共夫、男子共妻。《史记﹒五帝本纪》载:舜一次就娶了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为妻,这就是伙婚制中的“姐妹共夫”。总之,伙婚就是一个氏族的同辈男女须同另一氏族的同辈男女通婚,而禁止直系或旁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关系。4、对偶制特点:一个男子从群婚的许多女子中间固定一个女子为配偶,或者一个女子从许多男子中间固定一个男子为配偶,而且是“从妇而居”(居住在女子那里),所生子女只归母亲,这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的婚姻习俗。对偶婚是多偶群婚转向专偶婚(一夫一妻制)的过渡性婚俗制,其进步之处在于人类终于把血缘与婚姻纠缠

5、不清的关系理清楚了,这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告别蒙昧时代而迈入文明时代。这种以女系为主,临时结交或长或短同居关系的阿注婚姻,其特点是:①女子不嫁,男子不娶,无需举办婚礼。②双方缔结或解除阿注关系的方式自由简便,口头同意即可。③双方自始至终并不组成家庭,也没有共同的经济生活,只以单纯的性关系为基础,所生子女由女方抚养,属于女方。④男女阿注夕聚朝散,来去自由,关系很不稳定。无论男女,一生中一般都有六、七个阿注,多者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开坪乡戛拉村一位23岁的美女,有男阿注102人。这种“一女纳百夫”的阿注婚,使女阿注自己也弄不清孩子的生父是谁。摩梭人的谚语说

6、:“我的阿注是你的阿注,你的阿注也是我的阿注”。⑤男子衰老后,由自己同胞姐妹所生子女赡养,死后安葬在自己的祖墓中。⑥摩梭人禁止同一母系血缘的后裔结为阿注,但允许同一父系之间后裔通婚。同父异母兄弟、堂兄弟姐妹之间,甚至继父与继女、叔伯与侄女、叔伯与侄媳之间结交阿注,在永宁地区被认为是合情合理的事情。5、专偶婚俗称一夫一妻制,由对偶婚制发展而来。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使男子逐渐在生产中占据主要地位,母权制让位于父权制,家庭、家族世系与财产继承按父系计算,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对偶婚制为一夫一妻制所代替。缔结婚姻关系的女子要出嫁到男方家,“

7、从夫而居”,所生子女由男方抚养,属于男方。第二节我国古代婚俗形式人类社会发展中产生的五种婚姻习俗惯制,在婚姻的构成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每种形式都展示了婚俗发展的历史、社会、民族特征。中华民族古代婚俗从构成性质、方式、手段而言,有十六种形式。一、抢夺婚俗称抢婚,这是古代氏族部落族外婚时代用战争手段俘获妇女的一种野蛮的强制婚姻形式。抢婚在许多民族生活中由习俗转变为遗风,如今,现代婚礼中的某些仪式仍残存此俗,只不过是把真抢变为假抢。二、服役婚这是以男子赴女方家服劳役为结婚条件的一种古老婚姻形式。男子服役等于向女家支付妻子身价,通常有一定期限,期满,男子携妻

8、带子返回自己家。三、买卖婚买卖婚是男方用相当数量的财物来换娶女方为妻的婚姻形式。非洲许多地方有需用百只牛羊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