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58554
大小:850.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11-15
《《讲原欲与人格》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原欲与人格康廷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精神分析的起源弗洛伊德的生平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弗洛伊德生平Freud(1856-1939)犹太籍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1882年与精神病学家J.布洛伊尔合作,用催眠术医治并研究癔病。1895年与布罗伊尔合著《癔病研究》,开创了精神分析法。1938年纳粹分子占领维也纳之后,他移居英国。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卒于伦敦。1895年用自由联想法,发现患者常有抗拒现象,认识到这正是欲望被压抑的证据,因而创立了他的以潜意识为基本内容的精神分析理论。初期概念有防御、抗拒、压抑、发泄
2、等。在临床治疗时患者还出现了对医生的“移情”现象,从而认为人的神经活动大都以性欲为基础,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错乱是产生神经症的根本原因。1908年,在“心理学星期三聚会”的基础上,他成立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1909年应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著名心理学家S.霍尔邀请,与荣格等赴美国参加该校20周年校庆纪念,并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詹姆斯、E.B.铁钦纳、J.Mck.卡特尔等晤面。1910年发展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他迅速蜚声全欧,并被邀赴美讲学。他的学说震动了医学界。1912年,他系统地阐述了潜意识的理论。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金。1936年荣任
3、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被迫离开维也纳去伦敦。1939年9月23日在伦敦死于癌症。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自传》。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潜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潜意识:柏拉图——莱布尼茨“单子论”(小觉、统觉)——赫尔巴特灵魂动力学“意识阈限“——费希纳”意识冰山”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背景近代物理学:能量守恒与转换学说——生理能与弗洛伊德心理能生物学:布吕克机械论与还原主义——弗洛伊德心理决定论欧洲临床精神病学:精神病因学——伯恩海姆和让内心理病因观——精神
4、分析以潜意识原欲为核心的人格动力结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本我、自我、超我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潜意识、前意识、意识意识意识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构成: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检查功能,不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潜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
5、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情感。潜意识特点无矛盾性无时间性潜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非现实性潜意识能量更大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最有力、能量中心(利比多)。生本能、性本能与死本能。自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派生与本我,最理智和符合现实的部分。帮助本我根据现实可能性来满足。超我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按照道德原则行事本我要满足专横本我的欲求,要应付严酷的现实环境,还要遵从神圣超我的规范。冲突、焦虑和心理防御人格结构之间的冲突焦虑(现实、神经质、道德)防御机制冲突理想和目标的失落、自我价值感的丧失、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人际交往的障碍
6、、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冲突种类趋避、双趋、双避、多重趋避焦虑的分类现实性焦虑: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危险和对这种危险的恐惧。神经性焦虑:担心失去对本我的控制而产生的焦虑,本能冲动的强度威胁到自我的控制能力。道德性焦虑:害怕主体可能做违背超我的事,从而体验内疚。焦虑积极作用动力作用控制作用引导作用焦虑的消极作用导致人格分裂和精神病激活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的一般特点潜意识的,不知不觉的、潜意识的采用往往否定、歪曲或虚构实际情况,具有与现实相脱离的特性。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压抑把不被允许的念头、情感和冲动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潜意识中。升华改换原来的冲动或欲望,用社会允许
7、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一般把原有的冲动或欲望转向比较崇高、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方向投射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行为推向别人或周围的事物。合理化/文饰通过歪曲现实保护自己的自尊心,采用错误的推理是自己不合理的行为合理化。常见有“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两种形式。反向自我为了控制或防御某些不被允许的冲动而由意识地作出相反的举动。分两步进行,首先,压抑不得体的冲动,其次,把这种冲动的反面表露于意识水平。理智化抹去意识中的情感内容,用严格的理智检查意识,并加以强调。转移/替代改变冲动的方向,用另外一个目标替代原来的目标。拒绝拒绝某些事实的存在。自居
8、自我试图把环境中的对象和事件与本我的主观愿望相配对。或个人通过显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