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58242
大小:70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5
《中国古代文人之使命及个体命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古代文人之使命与个体命运一,中国古代文学的人文特性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文学理论有作家创作论的角度,强调作家主体的身世遭际,时代背景,个性气度,理想襟抱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影响。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文学与作家的关系更为紧密。中国文学即人学,心学。所谓道德文章,即道德自证和自持的文章,或曰关于道德的文章。相对来讲,中国文学许多作品是作家心路历程的展示。另外,中国古代文人作为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的精英,往往有诸多的作为群体性的共性。因此,在本课程的开头,我们去探讨一下中国古代文人的特性二,中国古代文人的双重身份(一)文人
2、:治文之才子狭义之文:写作,文人的立身之本。俗话说文章千古事,如曹丕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唐代曾以诗赋取士。如古代文人的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言即指创作。广义之文:指向本心的人文关怀(个性修养,气度,立身,处世等)。此文兼具有文学创作和学识著作。(二)士子:为政之仕人人文与政治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文人皆有强烈的从政意识,而事实上基本上都有仕宦的经历。如《论语》有“学而优则仕”的说法和主张,再如《孟子·尽心上》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三,中国古代文人的使命以明代张载的“横渠四句”
3、为切入点来说明此问题。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地立心”,忧天地人三才。天事,人事普遍法则,阴阳五行感应说两者互动,朝代兴衰更迭的历史兴亡哲理,如《三国演义》中第一句“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就是关于人历史的哲学。“为生民立命”,忧生(天下苍生)。为民请命,为百姓争取生存的权利,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为往圣继绝学”,忧学。承继与开拓中国古代的文史哲经典著作,此主要指向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万世开太平”,忧政。从政,治国平天下,为太平盛世、政通人和而出仕为宦。第一,三句可看做
4、从政的理论准备,即道统,也是古代文人能为帝王师的根基。第二,四句则是从政的旨归,道统的演绎,即政统。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四句话都指向当朝的政治。得出结论文人与政治在中国文化中与生俱来具有天然的联系,政治的忧患意识成为了文人根本的一大使命。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个普遍特性:济世使命。忧国忧民忧道之存亡,因而中国古代文人整体来说显得沉重。中国古代每个文人之兼济天下的理想和襟抱,可视为类似的集体无意识的一种思维和复制。例子:杜甫:朝为田舍翁,暮在天子侧。月上四,中国古代文人的个体命运1,中国古代文人的济世使命决定了其人生道路的基本范型
5、:出仕为宦。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读书为了何?致仕。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属于官本位,做官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而官员的选拔标准许多时候就是学问文章。例子:陶渊明。在此可具体分析陶渊明的人生道路的抉择。2,中国古代文人要在现实中真正实现自己的济世使命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悖论,所以颇多怀才不遇之自伤。事实上,中国古代文人兼具文学才能的卓异与政治素养才能的缺失。或许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在古代社会是矛盾的。文学才子往往具有浪漫理想,自负孤傲,狂放不羁的文人气质。例子: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
6、蒿人”,“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苏轼“一肚皮不合时宜”;孟浩然与唐太宗之间的故事,“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种文人气质恰恰昭示了文人作为真正今天意义上的政治素养的缺失。中国古代每个文人个性气度的差异及解决这个矛盾的能力的高下决定了每个文人身世荣辱遭际的不同。课后思考题:中国古代文人有哪些普遍性的特征。中国古代文人济世使命形成的文化根源。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代文人与现代文人的身份的差异。教学参考书: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99年8月余英时,《士与中
7、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课后作业:预习“第二节神话与传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